aNobii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再續
不知道為什麼 今天在客運快到台北時
我就很突然的打了一封簡訊發出去
厲害的是這個號碼一年半前就刪掉了
但是我還是背得出來
到底是怎麼樣的心情讓我去做這件事
其實我自己現在也滿莫名其妙的
我還是明白 不可能大家會那麼有默契的對同一人無的放矢
也了解自己過去也有一段時間 曾是被某些說詞蒙蔽的其中之一
但或許是時間久了 帶走了當初的疙瘩
也或許是氣消了 甚至當初本來就沒氣到最深的心裡
這陣子好幾次自己都突然發覺
自己有點捨不得失去這個當初很要好的朋友
記得當初氣急敗壞的找林彥妘發飆時 她很認真的勸了我一句:
「我覺得她對妳還是有真的時候,至少我是這樣感覺的。」
老實說 這句話後來好多次都在我心裡靜靜的浮起
雖然後來都因為隨之而來的氣憤而嘗試忽略它
但我始終無法一筆劃去 有些明明那時候大可以放著我不管
她卻義無反顧的幫著我的那段過去
想到這裡都會有些歉然 我當時是不是絕決的太過分了?
每次看著曾經闖過大禍 差點毀掉自己的生活圈的那段日子
老實說他們是可以不用原諒我的 但他們還是重新把我接回去
並給了讓人覺得輕鬆到不可思議的答案……
「知道錯就好了,誰沒過去?」
「憑我們的交情,有什麼事是過不去的?」
「都這麼久了,我們只想知道你還把不把大家當朋友看?」
兩個人用簡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感覺很熟悉 但是又有種久別的生疏
是啊……都這麼久了 誰沒過去?
誰沒犯過錯?但又有什麼事是一輩子都過不去的?
我終於確定 在心裡我還是把妳當朋友看的 那妳呢?
抱著懷念及歉意 還有一些釋然混雜而成的情緒
下了捷運 遲疑的撥出一通憑記憶背出的電話
話筒傳來曾經很熟悉的聲音……
「喂~?」
『給我妳的上下班時間,咱們挑個空吃飯吧?』
沒什麼事是過不去的 就讓這些過去都過去吧!
下個禮拜 我想去見見這個好久不見的朋友~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小地方
書名說的動聽~「一個人流浪,不必到遠方」
乍看之下似乎是本不錯的旅行文學
但其實整本書看下來 流浪旅行的味道並不那麼重
在我看來它反而像是一本書
專門用來記錄作者自己 因觸景傷情而發出的囈語
書的內容很有意思的排列了兩年24個月的順序
似乎是想把地方特色跟節氣也一併化做文字的烘托
但我始終無法感覺到 作者在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思緒
跟實際所見的景象 到底有多少的關聯性
作者的思緒像是被某種牢籠困住 始終不停的回首過往
但卻又少了一份解脫的豁達 因此整本書的情緒其實並不輕鬆或正面
看久了反而自己的心情還會感到煩躁
這或許是我到最後不太愛這本書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因為自己還年輕 也或許個性不喜歡整天傷春悲秋
所以這本書怎麼看 終究還是沒辦法讓自己全情投入進作者的思緒裡
算是滿可惜的 因為還是感覺得到作者有放感情進去寫
只是可能沒經歷過太多 血還是冷的吧……
視覺溝通的文法
老實說 我對這本書是有滿大的失望的
尤其它是當我看到它在打折時 馬上咬著牙買下的
結果喜孜孜的回來讀完後 回想對照當時的雀躍
說真的我是覺得滿枉費的……
書名雖然是《視覺溝通的文法》 但是詳細讀起內文後
才發覺只是一本很普通很普通的廣告行銷學教科書
跟所謂的「視覺」其實沒有多大的關係
整本書唯一讓我覺得有收穫的
大概就只有它的第一章 內容是講說故事的技巧
也就是所謂的「劇場論(Dramaturgy)」 裡面提到許多戲劇的原則
像是角色分配的「戲劇三角(dramatic triangle)」
以及架構劇情的「戲劇曲線(dramaturgic curve)」
都讓整本書在一開頭閱讀時 有種引人入勝的新鮮感
那時後還有種自己買對寶了的感覺
只是一到了第二章 馬上就轉變為枯燥的教科書
到最後沒辦法延續第一章那引人入勝的可讀性 真得挺可惜的……
平平都是「文法」 也平平都是我沒接觸過的領域
《設計的文法》雖然薄薄一本 但總覺得裡面給我的東西
還比這本《視覺溝通的文法》多上太多
最近似乎常買到這種「雞肋」的書 老實說心情不是很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