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

視覺溝通的方法


這一年來看書的偏好改變不少......

這本書跟另一本《視覺溝通的文法》 算是兩本搭檔書
如果時間再早個幾年 我可能會比較喜歡文法本
因為裡面的內容大都偏概念性為主 對於當時偏好吸收知識的自己來說
讀起來會比較津津有味 只是工作了一兩年以後
發覺不管自己吸收了多少知識 如果不能具體實踐
那其實有跟沒有是一樣的
因此這本原會被對細節極不耐煩的我所排斥的方法書
現在讀來反而覺得受益良多

這本書納入了一切可能影響視覺設計的元素
包括基本的影像、文字與色彩 以及聲音與用紙等延伸議題
且文字除了寫作技巧外 也同時討論到字體學與排版學
書中不僅詳細描述各種元素的內涵及使用方式
還以全局的觀點論述視覺透過紙本、電視與網頁等媒介傳達時
在各種不同的平台上所應掌握的設計原則
因此看完書後會覺得有種被高手灌功的感覺
不管在視覺傳達的全面格局或片面細節 似乎都能有更多的掌握

看這種書最有趣的地方 就是當它跟你的興趣或工作有所相關時
很容易能碰到可以實作練習的機會
而實戰的經驗就會像書頁一張張翻過一樣
在不斷學習實踐學習實踐的循環中累積
萬丈高樓平地起 比起整天在腦子裡空談
動手下去作還是比較實際一點

CURATION 策展的時代


這一兩年 「策展(Curation)」這詞兒突然流行了起來
尤其是在網路圈 追求新潮概念及作法的風氣宛如全民運動一般
有時候他人談及的一些術語自己沒聽過時 心裡都會打個突
擔心自己被別人在心底偷偷笑 好像是多落伍的人一樣
所以前陣子看到這本專門講「策展」的書
就趕緊買回來惡補 免得日後被其他人當成原始人

其實「策展」這個概念並不是第一次接觸
之前有看過一本書叫《為什麼搜尋將被淘汰》 裡面就有提到這個詞
當時的論點強調現今世界的資訊量 已非一般人所能負荷
但搜尋的「人工智慧」離真正的貼近人心還有一大段距離
因此若想透過搜尋取得自己想要的資訊 已開始是件耗時耗力的事
且可能有近半的資訊仍然對自己是無價值的

而「策展」的可貴之處 便是透過「策展人」的專業與品味
將其所認為有價值的資訊展示在眾人面前
由於資訊已經過人為篩選 因此除了內容保證了基本的水平外
《策展的時代》這本書更強調了「他人觀點」這一層面
認為現今的策展除了讓人了解內容創作的脈絡與觀點外
還更進一步的賦予作品原先不被聯想的意涵
因此這個時代的策展人 或許可說是已經參與了創作本身
讓觀眾除了自身的理解外 也同時從策展人的雙眼去觀看內容
進而對內容擁有更豐富的審視角度

之前有去聽吳明益老師的《天橋上的魔術師》新書分享會
那時他提道 一個故事之所以能為人所傳頌甚至流芳百世
大都是因為作者筆下所刻劃的細膩人性 足以超越時空限制
讓任何一個時代的讀者都能在閱讀時感到心弦震動
因此若要說「策展」後的內容 與平常我們所閱讀的資訊究竟差異為何
或許就是策展人在策劃過程中所滲入的 那份帶著熱情及專業的人性素養
讓許多觀眾得以自內心深處默默感受到的共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