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我在漢堡店臥底的日子

More about 我在漢堡店臥底的日子

本書是在描述一個大學教授 為了瞭解速食店的實際營運情形
紆尊降貴的到每間不同的速食店打工使用參與觀察法進行調查
期間總共持續14個月 而為了讓研究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干擾降至最低
在遴選速食廠商時不但仔細分配各種品牌所須觀察的店家數
也將店家之間的地理因素納入考量
書中的內容就是將他的研究到最後的所見所聞 有條不紊重現出來

書裡面揭露了許多速食店少為人知的一面
像是吉普賽文化高壓多元的工作以及傻瓜訓練等
其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是探討高離職率的部分
作者提到速食店一開始的職前訓練是採用觀看教學DVD的方式
內容包括各種工作上的操作示範紀錄 以組合漢堡為例
影片的教學會告訴你應該以如何的方式由下到上排列所需的食材
出漂亮美觀且方便食用的漢堡
但是在尖峰時刻 實際的現場完全沒有辦法去按照步驟一個個來
只能記食材的順序迅速拼湊出「像是」漢堡的樣子
所以有中午吃到的漢堡 美奶滋和番茄醬常常會被擠出麵包
但是如果是在下午或夜間去吃 就較少有這樣的問題

另外由於人手和時間都不足 新進的員工常常尚未接受充分的指導前
就被迫站上櫃台 面對一群餓死鬼的嘀咕和咒罵
也因此常常在流程上出錯遭到資歷深的員工斥責
這種內外交煎的壓力 常常造成速食店的高離職率
而高離職也使得長時間工作的員工自成一國
與新進人員產生一種莫名的隔閡
這種情況對於員工全體原本就不夠團結的凝聚力顯得更加分化

但是由於人員數較工作量稀少許多的情況下
每個人通常無可避免的學會7種以上的工作技巧
以應付營運的不同需求 像同學之前在王品工作的時候
說餐廳裡的內外場有許多不同的技能要學
每種都要學習並通過考試 然後登記在員工技能表上並公布出來
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這種做法會直接影響到員工的學習態度
激勵其為免不落人後而更加積極的學習
同時改變公司對員工的態度 算是值得參考的員工訓練方式
只是組織的金字塔結構造成升遷機會的障礙
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 越高階的職位越難以達到
因此一般人員升到副理就已達瓶頸
對於工作所需的中長期激勵因子可說是相當貧弱

作者寫了多速食店打工的親身經歷
雖然可能因國情不同而產生差異
但是仍然可以讓想了解速食店的人有個基礎的認知
只是書中並未提出相對應的改善之道
無法針對現有的問作出改善 是相當可惜的地方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Windows Vista



簡單說一下用Vista的心得

Vista的功能我大致上摸了一遍
簡單來說 就是致力於壟斷

它內建一個像ACDSee的相片圖庫
讓你可以直接管理分級你的相片和影片
然後在螢幕的左方設了一個資訊看板
讓你可以使用一些像是
天氣預報 RSS接收器 便利貼 圖片換燈秀 小時鐘之類的小工具
試圖壓制Google Desktop和Yahoo Widget
然後像是Movie Maker也多加了影片特效和轉場動畫
讓一些不是那麼專業(像我)的人
懶的多花空間去灌繪聲繪影或是威力導演
另外Windows Media Player也強化的DVD的播放功能
所以PowerDVD和WinDVD也變得並沒有那麼需要
(如果只是想看DVD的話)
然後聽說他的燒錄功能也增強很多 可以燒DVD了
不過我還沒用過 就此跳過

在人性化的方面 老實說 跟XP沒有太大的分別
反而是他的使用者帳戶控制
在你每次要開啟非M$程式時都會詢問你是否確定
雖然他們很自豪這項安全性設定

但是實在太煩了 我連開個WinRAR都要問半天
所以我沒用幾天就把這個功能給關了
而且它的操作介面跟XP有點不同
所以新上手的人可能要花一點時間去適應

不過優點還是有的
最明顯的地方在於視覺效果上
3D的介面動畫讓整個桌面看起來炫又舒服
而這次Vista最強調的功能  就是睡眠
它可以在關機的時候 把桌面上的所有運行程是全部存進記憶體裡
所以開關機只需要一到兩秒的時間
為了配合這個功能 Vista的釋放記憶體能力變的相當強
之前用XP的時候 IE如果開久一點
一堆圖片影像暫存在IE這個程式裡
幾乎就要吃光我的記憶體 動不動使用率就衝到九十幾趴
整台電腦幾乎快停擺 逼我非得關掉IE再重開
但是Vista可以在相當快的時間內 釋放出未使用的記憶體
所以不管我是開IE7甚至是三國志11
一開始記憶體可能會衝到70%~90%
但是當你用一下後就會發覺 記憶體不知不覺已經被釋放到只剩50%
所以電腦的效能就可以一直維持在正常的運作下
所以如果是灌XP的人 不要傻傻的去裝IE7和WMP11

那是給裝備夠強而且有裝Vista的人在用的
勉強裝了只會讓你覺得新版怎麼比舊版還爛
(肚子對不起…是我雞婆…0rz)

另外Vista很機車的不給裝酒精之類的虛擬光碟程式
說是要遏止盜版 一裝就會出現藍白畫面 碼的
講到這個我就火大 好好的電腦才拿回來第一天
就逼的我要開啟備份重灌
而且它的程式相容性還不高 像是商學院必備的SPSS
居然不能用!幹~
所以如果要裝一些比較專業軟體的人
等這些軟體都出了Vista相容的以後再升級吧

目前使用心得就這樣
除了遊戲因為虛擬光碟問題不能裝之外
其他一切都還OK
不過現在還是用XP就好了
Vista再觀望一陣子 等比較穩定了再說吧

DreamCooper回憶錄


一直很想幫學生會做一部回憶錄
但是之前一直找不到時間 好好整理這些相片
最近總算是有空以後 也想試試新版Windows Movie Maker的功能
就一口氣把它做出來了

從景勛幫大家拍的會辦照片
然後聚餐 活動 聖誕趴 到綠島遊
全部都放進去了
還有一些很經典的小短片XD
每次在做回憶錄挑相片的時候
心裡總是會再度掀起許多的感慨
學生會的照片 尤其讓我無法自持

手邊工具和素材不多 沒辦法做得太精緻
但是卻是做起來最讓我開心的一個影片
直到現在 我還是時常懷念起
那個超棒的一年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消費者王朝

More about 消費者王朝

這本書當初在東華的圖書館看到時
就覺得似乎是一本頗有內容的書
後來看到經理人月刊把它列為百大管理好書後
更加深了我一讀的想法
只是真的買來看完後 卻有種閱不逢時的失落感

因為這本書是2003年出的 那時候的網絡科技變革正面臨轉型
這本書可以說是出的正合時宜 點出了傾聽顧客與互動的重要性
但在四年後的今天 這樣的觀念已經瀰漫在產業中久矣
而且有其他像是《長尾理論》這種更新的論調產生
相較之下 它的內容就顯得較為通俗了
不過即使如此 它裡面一些重點觀念還是值得提一下

書裡面提到 產品或服務對於顧客的價值 在於「經驗」
但是一般企業常常是在這個方面暴露出不足
因為時下仍有許多公司是以尋求低成本的產品導向為執行方針
而非尋求忠誠度的顧客導向
且就算是尋求顧客導向 一般的市場分析與區隔計畫
還是無法完美配合到顧客的需求
因此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念-「共創」

企業必須將顧客的想法視為核心
並且打造出開放的交流的平台與之聯繫和互動
在顧客與企業的互動之間 就是價值創造的場合
而要進行這樣的過程 需要有DART四個基石
  1. 溝通(dialogue)
  2. 取用(access)
  3. 風險評估(risk assessment)
  4. 透明(transparency)
溝通是必備的開頭 如果企業不以溝通做為前提
那跟顧客間的互動與了解根本就無從開始

取用則是強調 顧客不一定要具備所有權才能擁有價值
它的第一步就是資訊與工具
妳可以不購買產品 卻獲得豐富的產品資訊甚至是以租賃的方式
來獲取個人想要的知識或經驗

而風險評估則是要替顧客設想風險的可能性並誠實告知
畢竟過去企業隱惡揚善的作法已經行不通
唯有坦承的討論 才能形成正向的溝通管道

最後是透明的部分 過去企業飽受齟齬的便是資訊得不對稱
今日如果要成功的與消費者共創經驗 便要將必須的資訊夠明公開化
讓消費者擁有資訊的來源和充分的安全感 創造正確的價值

其實上面這四點就是現在客製化的重點精神
許多企業都開設部落格與顧客直接交流並即時公開資訊
博客來網路書店也開設了線上書櫃讓顧客分享藏書並取用相關資訊
這些都是共創理念的蓬勃發產
在現在這種資訊流通度高度發展以及消費者意識抬頭的環境下
這樣子的趨勢應該會繼續不斷的演進吧

2007年6月11日 星期一

離開花蓮

不經意數來 待在這個後山的日子
也有了四年半多的時間
那天 四個人塞在景勛的車子裡
重新走過了整個校園
看著一棟又一棟新新舊舊的建築物
這幾年來 理所當然的在我的生活中存在著
意識到終於輪到自己離開時 眼神中多少帶了點感傷

許多地方 都會讓自己不由得回想起來
在怎樣的脈絡下 讓自己出現在這裡
有些地方只記得自己來過 但卻已經不知為何而來
也有些平常不願去回憶的地方 再回想起來已不若當時的椎心
卻仍然帶有一種複雜的苦澀

和景勛還有三八嫂夫婦 開車上了遠來
這裡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地方 可以看到整個花蓮市的夜景
每次心情不好的時候 我都會特地跑到這邊
坐在外牆的扶手上 靜靜抽著自己的菸
想藉這樣的環境 多少分擔一些自己的脆弱

再往上面去是好望角 那裏有一間民宿
是一群原住民開的 從那裏往下看可以看到一整個花蓮市
上次來是為了看獅子座的流星雨
那時肚子的二姐剛好來玩 讓我始終戒慎恐懼
那天的雲很多 我們只能從雲縫之間等待流星是否有穿過的運氣
等到一群人失去耐性騎下山 騎到山腰的時候
突然雲都散了 結果在山腰看星星比在山頂還開心 毫無專業可言

七星潭 是一個讓我心情很複雜的地方
比起在白天跟景勛和三八嫂這種毫無八卦性的古怪組合
回憶中的許多夜晚 都多了細膩而複雜的情感
這裡曾經有過我跟三個女孩的回憶
縱使最後都煙消雲散 但是每次一踏足這裡
仍會勾起那些曾經美好但似乎不真實的回憶

花蓮雖然走過的地方不算多
但是有許多地方 在物換星移之後
原本的回憶反而變成了一種負擔
每次踏上 總會打翻心中那許多的五味罐
但是無可否認的 花蓮這個地仍保有我許多回憶
對於它的感情 可能比高雄甚至屏東都還要來的深
我相信 在往後的日子裡 我還會再度踏足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