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8年8月31日 星期日

寂寞

我覺得寂寞是一個很麻煩的鬼東西
尤其是在遠距離的時候

我很痛恨有人拿寂寞當藉口
說得好像自己非常委屈
對方卻過得海闊天空似的

平平彼此都是分隔兩地孤身一人
一邊咬著牙讓自己不吵不鬧 好好過日子
另一邊卻用這個理由去合理自己的任性跟失序
再賤一點 還去指責比較穩定的那方不在乎或沒有安全感
然後再用這個莫須有的罪名去為脫軌演出搏取同情
天殺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忍耐著懂事的那傢伙還真的是枉做好人!

你可能說寂寞令你難過 孤單令你無法承受
你需要澎湃的情感來灌注 或是想要一個熱情的擁抱
這些無助的情緒所帶來的感受 的確令人難熬
但這些只是你自己心裡面的垃圾 本來就該自己處理乾淨
別人或許可以試著幫你分擔一點
可是垃圾沒倒完 怪罪幫你的人沒效率是在衝啥洨朋友?
真是一點責任感都沒有!

這!是!你!自!己!的!問!題!吧!

不然就推託說是我這種人太冷漠好了
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理由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關羽張飛的武功竟然是這麼來的!

  三國最讓人不解的是那些超一流武將從從一登場就有超一流的武功,至於這些武功是怎麼的,羅老先生卻惜墨如金,不像金庸的人物,武功都是一天天練出來的。即使如全庸金康之流,筆下人物也還能喝點蛇血什麼的,內功一下暴漲60年,總算有個交待。
  三國武將的武功自然不是喝蛇血喝出來的,那是不是一天天練出來的呢?武將之中,張飛關羽的早期經歷寫的稍微多一點,我就以這哥倆為例作一分析。

  張飛簡歷:「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歎,故此相問。」
  關羽簡歷:「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淩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兩位都沒有提自己的武功,連「自幼習武」這句都沒說。更重要的是隨後的情節。劉關張決定起兵後,「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張飛造丈八點鋼矛。」你看,在這之前,兩位連兵器都沒有。關羽還好說,畢竟扛著八十二斤的大刀逃難有點困難。張飛就不該了,有錢有房,要是練武,不至於連一根像樣的矛都造不起。

  可見他們平時並不練武。

  那關羽張飛的武功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他們的武功來自他們的職業!

  據北京體育大學武術學院的網站,「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武術的產生,從來就是由生產活動決定的。」

  關羽張飛也不能有例外。

  漢末,武術還沒有系統化,不具備通過向師傅學習成為武林高手的條件。要想成為高手,一要有天生體格,二要悟性高,能從生產活動中領悟攻防技術。以此為指導,我們來分析張飛關羽的武功與職業的關係。 

  張飛的主要職業是殺豬。殺豬要用殺豬刀。和張飛的兵器不同,但技術特點一致。殺豬時不是用殺豬刀砍,而是捅。所以本質上殺豬刀不是刀,而是和矛類似。豬殺死後要去毛,去毛前要給豬充氣,使皮膚繃緊。通常做法是用鐵棍從後蹄一直捅到腹部,然後拔出鐵棍,往腹部充氣。張飛沒有打氣筒,只能用嘴吹。鐵棍就是小號的矛,所以張飛自然選矛作武器。

  另外,長期給豬吹氣,張飛練就了巨大的肺活量,才能在長坂坡前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兵。

  三國演義中沒有提關羽的職業,但大家都知道,關羽在逃亡途中賣過棗。賣了五六年的棗,怎麼說也是一種職業了。關羽不擅生意,買不出好價錢,但仍能維持生計,說明其進貨渠道不一般。如果正常付款進貨,本錢早就陪光了。關羽有案在身,不大可能去搶棗。再說,要搶也應該去搶錢。關羽只能自己去棗園打棗。棗園是地主豪強的,打他的棗就是鬥地主,不用付錢,心安理得。為了少惹麻煩,關羽總是穿一身綠,見有人來,便爬到棗樹上躲起來。一身綠衣,一張棗紅臉,藏在棗樹上誰也別想看著。

  想必關羽不會愛惜棗樹,只顧拿大竹竿一通猛打。上高中時半夜拿大竹竿偷過學校的柿子,深知在枝葉中揮動竹竿需要多大的力氣。關羽如此打了五六年,練就無窮臂力。從技術特點看,揮動竹竿和揮動大刀完全相同。所以關羽選擇了八十二斤的大刀。

  打棗成就了關羽的武功,也造成關羽武功的嚴重缺陷。

  關羽曾和趙雲在牛頭山打過一仗。這場戰鬥發生在一條山道上,山道兩旁全是樹。

  「關羽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衝臥牛山。遍山樹枝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一白楊樹。趙雲見關羽不來鬥將,卻入無人之境,方欲問時,關羽赤兔馬快,早到樹前,手起一刀,將白楊樹折做兩段。」

  關羽的武功源自打棗。在衝鋒時精神高度集中,道旁的樹木鉤起了本能反應,揮刀直奔樹木而去,大大出了一回洋相。

  關羽也因此弱點被擒,丟了性命!

  關羽衝出麥城,沿一條山路逃跑,不想赤兔馬被絆倒,關羽落馬被馬忠所擒。關羽即使落馬,但功夫仍在,馬忠乃無名之輩,如何擒得關羽?想馬超也曾步戰,殺得韓遂及手下五將血肉橫飛。關羽雖疲憊,對付一個馬忠理應綽綽有餘。怎奈又是山路,山路兩旁又是樹木。關羽舉刀欲戰,卻見兩旁樹木眾多,一時不知該砍哪棵。猶豫半分鐘,早被馬忠綁定。
-轉載自《民明書坊》

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

口碑行銷

口碑行銷的圖像
這本書算是《葡萄藤行銷》的前身
是本對於口碑這個觀念 以及使用它的實戰策略
都講述的相當詳盡的一本書

在作者的定義中 口碑對一個品牌來說是口耳相傳
它是聚集了人與人之間即時傳達有關任何產品或服務的訊息
而這種訊息的傳遞方式 就隱藏在人與人之間的隱形網絡之中

書中提到 你無法控制口碑的傳遞時機或內容
但是並不代表沒有辦法催生口碑的形成
口碑之所以產生 是基於群眾對特定主題的談論
或許是為了建立關係 或許是為了減少風險或成本
而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關係網絡 且人與人之間的網絡又交錯重疊
因此要為口碑播種 第一步便是要找出
比一般人擁有更多交流的「網絡中樞」

網絡中樞主要分為四大類:
  1. 普通中樞
  2. 非常中樞
  3. 專家中樞
  4. 社交中樞
其中普通中樞指充當資訊來源或對特定產品有影響力的一般人
而非常中樞則是比普通中樞多了大眾媒體來傳播單向的訊息
如新聞主播或是分析師以及名嘴等等 
兩者本是相對的名詞 但是現在網際網路的發展
已經讓兩者之間的界線漸趨模糊

了解口碑的傳遞方式後 必須回到根本去創造口碑的源頭
也就是「感染性的商品」
要創造長期的口碑 除了品質售價等基本要素外
還需要一些其他的因素:
  1. 喚起情感反應
    像是看「P.S. 我愛妳」哭到炸;或是iPhone介面令人驚喜
  2. 能自我宣傳
    重點就是要與眾不同!像是MP3隨身聽對傳統隨身聽的極大差異
  3. 能留下蹤跡
    雷射印表機的成品比點陣式專業;PhotoShop的效果比小畫家豐富
  4. 更多人使用就更有用
    Windows Live Messenger;Skype;電子信箱
  5. 能夠相容
    像是一個新軟體能夠同時在Windows和Linux以及Mac上面運作
  6. 「其他的交給我們!」
    也就是說要簡單化,越容易上手就越多人可以使用
這些要素可以創造對產品或服務的話題性
話題性的強弱與否將影響口碑在傳遞過程中的速度
至於想要將口碑長期的延續下去 唯一的方法便是依靠創新
使話題本身可以不斷補充更新的資訊

書裡面提到口碑行銷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對一個公司的產品或服務來講 口碑行銷的效益無口否認
但若以一個人體的比例來作比喻的話 
口碑的效果 頂多將產品由腳底推至胸頸之間
至於要達到頭頂的程度 還是需要其他的廣告或宣傳手段加以促成
作者自然沒有漏掉介紹傳統廣告工具以及新型網路工具的使用
若是對口碑行銷想深入了解以及操作方法和許多實際的案例的話
這本書是一定要買來看的!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產學合作

已經來台北好幾次 這次總算真正開始工作了
這個暑假和周軒正總共接了兩個產學合作案
一個是台南新化的「大坑休閒農場」 八月中要開始動作
合作的業者是不好約的「斯達資訊」
另外一個就是現在正在弄的「荷風中國菜」 在台北松山附近
合作的業者是愛遲到的「季河資訊」

兩個案子的主要內容都是導入企業資訊系統
但是資訊系統這種東西太理工了
兩個專案助理一個是學企管的 一個是學外文的
開發系統這種差事當然不是我們做得來的
所以工作的部分 就是負責從管理的角度去做企業診斷

診斷的方法以觀察跟訪談為主 以及用問卷的方式收集數量資料
問卷的部分其實不難 除了發放的時間已外 本身的問題量並不多
充其量只是了解一下顧客的人口特性而已
麻煩的是觀察的部分 由於要實際去看餐廳營運的情形以及流程
所以我們必須在現場一待就是三四個小時
兩個人就找個角落開著電腦 看著店裡服務生與顧客人來人往
這其實很不好意思 因為餐廳的每張桌子都代表一筆營業額
而我們兩個人就這樣霸著一張桌子不放 一個時段這樣坐下來
大概都會讓她們少賺快$5,000 加上老闆對於學術界又帶有一份尊重
造成每次只要我們去 都會面臨到要被招待的難題
並不是東西不好吃 而是裡面的菜色單價實在是頗高
才剛開始做就耗了人家的營業額 每次白吃白喝也都將近$1,500左右
這讓我們每次都很拼命的說「謝謝」跟「不好意思」
甚至還要很認真的拜託他們不要再給了 
雖然平常很喜歡說些「這次不知道要吃什麼?」等不要臉的垃圾話
但是真正被請的時候 其實心裡是惶恐灘頭說惶恐
杯碗匙筷都是自己送回吧台 不好意思讓她們收

至於訪問的部分 老闆跟經理還有員工似乎都相當愛護這間店
平常交談的過程都是知無不答 加上平均教育水準較高
老闆對於商業的概念也有一定水平 所以訪談的過程幾乎沒遇上什麼困難

目前和軒正每個禮拜都有3~4天會在台北工作 托學生會這群人的福
讓我這個人生地不熟的研究生每次都有可以落腳的地方
而每1~2個禮拜都可以跟恩如見個面 關心一下她最近過的如何
也把自己的垃圾跟她倒一倒 常常是看到她的笑容
自己也就能放心的笑出來 在越來越複雜的生活人際裡
這種相處有一份難能可貴的單純及快樂

而按照不成文的規矩 每次上來打地舖的我 應該是要在牌桌上繳房租的
上次本來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上了牌桌 卻糊裡糊塗的自摸了兩次
贏的爽感中摻雜著不少罪惡感 錢的味道聞起來相當的複雜
尤其是睿哲的臭臉 讓手上的錢感覺更重了

再過不久就要開始動台南的案子 根據最壞的打算
可能會有整整1~2個禮拜是無法在高雄的 
暑假看來就要在產學合作案中度過了 要我說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應該就是幫我們這兩個散漫的人省了規劃假期的功夫
而且實際到業界接觸過後 才會發覺一些之前自己從來沒有在意過的角度
其實有多麼重要 而顧客關係對一間公司的營運 又佔有多吃重的份量

在研究所待越久 越慶幸當初咬著牙全心只為雀屏中選
雖然或多或少付出了自己並不想失去的代價
也曾經迷惘過這樣的交換是否得不償失
但是經過一年的時間充電 找到自己的方向 培養出自己的專業
有了新的開始 也開始為以後的工作逐步在業界打下基礎
雖然平常有事沒事總是會說一些「這個世界真是嚴苛!」的垃圾話
其實自己事自己知 這樣的生活真的是過得太順利 也過得太爽

看著遠方的夢想 走在自己規劃的道路上
雖然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 但是有了方向 心裡就跟著踏實
我穩穩的前進 希望總有一天 能到我想去的地方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無言的鐵馬

我記得我大一幹過一件 至今小捲他們還印象深刻的事
那時候我不知道 東華校區跟花蓮市區 所謂的20分鐘車程有多遠
結果我就騎著我的腳踏車 一路氣喘吁吁的騎到了花蓮市去
去幹什麼現在也想不起來了 我只記得我騎了一個小時左右
到那邊的時候 ㄧ度對於要騎回去感到心灰意冷

那時候班上…不 應該是說只要聽過的人
對這件事情的反應都相當大
雖然不可否認的 這是一件相當辛苦而且無聊的事情
可是我始終覺得這件事情並沒有那麼需要驚訝

這個想法到昨天開會的時候終於改變了

那是一個相當炎熱的下午
我和周軒正坐在季河資訊的會議室裡
一邊吃著大麥克 一邊等著姍姍來遲的劉聰仁
原本約定的時間是一點整 這時候已經一點快半了
十分鐘前打電話給他 他說正在吃飯
一點要開會 他一點十分跟我說正在外面吃飯
而且這個會還是他說要開的!
這樣的大散仙教授 我們這兩個跟他相處一年多的研究生
已經看開了~

一點半多的時候 他打電話叫我們先開始開會 隨後他就到
這時候其實我們已經覺得拖得有點誇張了
但是為表尊重 加上我們待人總是仁至義盡
所以我們還是等他等到快兩點 才無可奈何的開始先跟公司的人開會
到兩點半左右時 這個老烏龜終於出現了!
原本問聲好就要轉頭繼續開會的我 卻不由自主的被他手上的東西拉住目光

那是一頂腳踏車安全帽

這時候我腦中冒出了非常白痴的可能性
可是在的心目中 劉聰仁不管有多嘴砲多麼好笑
他始終不是一個低能不會思考的人 
但是看著他手上的安全帽 還有身上穿的追風外套
我的信心已經跟雙子星大樓一樣慢慢的散成一朵香菇花
為了打破心中那無腦至極的疑慮 我決定開口直接問:
「老師…你是騎腳踏車來的喔?」
這時候 劉聰仁用相當平穩的語氣 毫無猶疑的聲音
加上絲毫沒有心虛或是迷惑的表情回答:
『對啊~老師從家裡騎腳踏車過來的!』
說到這裡 我必須說明一下老師的家住在哪
他的家在下面地圖上方那個藍色標誌一帶
在高雄人的說法中叫做「河堤社區」
未命名


而我們開會的地方在下方那個藍色標誌 也就是「文化中心」那一帶
這兩個地方隔多遠?大概隔了快五公里有吧
尤其是那條連接兩個地點最近距離的民族一路
又是高雄南北向的重要幹線 除非天災人禍不然一定是人車鼎沸
光是騎機車可能都要十分鐘以上了 這老小子居然是騎著腳踏車來!

「(靠北~!你在幹什麼啊!!)」

基本上一個高雄人 在太陽正毒辣的中午一點多
還要趕著要開會的時候 是絕對不會想到要騎腳踏車的
我心裡抱著這樣的理智跟無言在吶喊著

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同身受 當初聽到我騎車去花蓮市區的人
是抱著怎樣的心情看待我這個人…不!這個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