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 小華幫我做了一個小小的人格測驗
做法是在自己的額頭上寫一個Q看第二劃的尾巴 是往左劃還是往右劃
我不自覺的往右劃
背後的意義是說我是個「低自我監控」的人格
也就是並不在意外界的眼光的人從我日常的生活態度來看 這真的是挺準的
之前跟家裡人吵架的時候 媽媽有很憤怒的問過一句:
「你什麼時候變成一個這麼自把自為的人?」那時候的爭端是起因於常常夜歸
家人基於我過去在打混的前科 猜想我是不是去什麼地方鬼混實在話 這是很合理的懷疑 我無言可置
而且中間也已經跟我碎念過很多次了
只是我就是一步也不讓的 依然故我
要說我不在乎他們的觀感嗎?
其實不 我很重視父母對我的肯定但我夜歸的原因只想在學校把書看完再走 了不起打個電動
卻被說成打混 這令我相當的不快
於是我就開始鬧彆扭了
這是一種很矛盾的心態 一方面想要對方的認同
另一方面又不服氣於自己被扣上莫須有的帽子正常人(通常是高自我監控者)會選擇按照他人的期待
開始修正自己的行為
但是我就是選擇了硬碰硬來證明自己的無所隱瞞
我持續的夜歸 持續的跟家裡吵架
拿出來的理由始終是千篇一律的看書工作好多次家裡的門被鎖上 早上起床都免不了一頓罵
最後是到了學期末 端出成績單跟論文發表後
總算是讓他們在這學期閉了嘴
後來才發覺 這依稀是我一貫的行為模式
當自己做一些事並沒有那個想法 但卻被說些有的沒的時反而會讓我打從心底的不願意去改
甚至會變本加厲的故意說一些讓人誤會的話 只因為:
「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我需要去管?」
通常在這種時候 我都如是想
所以就這樣 我持續的夜歸
持續的說些很禽獸的話 持續跟女生很要好 持續的制服穿不整齊持續的做一些別人有非議 但我自認沒什麼好講的事情
用商業的心態來看的話 其實這樣做是完全沒好處的
只是就像我最近會跟一些人說的 很多客觀上該改進的事情會因為受主觀的影響變調 而只能加減做
寫到這裡都覺得自己過於偏激了 這個禮拜要回來前
恩如很難得的多唸了我兩句 說我常常會不自覺的聽不進別人的話我也只能很有自知之明的乖乖點頭 畢竟是實話
只是人難免有情緒 下次如果再被釘
我可能還是會用扯淡帶過 可能還是會故意說些惹人失笑的話
可能還是會依然故我或者是變本加厲
很意氣用事的用很彆扭的作法去證明些什麼
因為有時候不為了別的 就只為了爭那一口氣
P.S. 有沒有講別人都很容易 自己做都很難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