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知道阿達買了以後 我如獲至寶的馬上從他那裏搶回家看
結果反而斷斷續續的 整整翻了一年我才把它看完
原因無二 因為這本書闡述的是一個全新的運作模式
敘述相當多新的技術應用跟想法 還有走在尖端的企業個案
所以幾乎每一頁我都要花上比平常多一倍的時間去思考
加上每篇篇幅都是又長又多 進度自然就常常怠慢了
書的內容其實就是將Web 2.0的概念應用做一個全面性的探討及詮釋
Web 2.0的其中意義 其實眾說紛紜 在最初關於「Web 2.0」這概念是從O'Reilly與MediaLive討論國際研討會議題開始的
之後Dougherty提出了Web目前正處於復興時期
有著不斷改變的規則和不斷演化的商業模式
而在2005年 O'Reilly和Battelle總結了他們認為的
表現了Web 2.0應用特色的一些關鍵原則:
- 網路做為平台
- 引領群體智慧
- 資料為未來的「Intel Inside」
- 軟體升級循環終結
- 輕量型程序設計模型
- 硬體執行跨越單一設備
- 豐富使用者體驗
Web 2.0並非一種新發明的技術
而是在對於現有環境與使用者習慣的觀察之後 產生的新想法
進而將舊有而可應用的技術加入其中
在此書中作者更深入的指出
Web 2.0這種新資訊網具備全新的同儕生產模式
將取代傳統的公司層級 成為經濟體系中創造財富的新動力來源Web 2.0這種新資訊網具備全新的同儕生產模式
這種新資訊網建立在四個概念上:
- 開放
- 同儕生產
- 分享
- 全球行動
目前已衍生出七種集體協作模式:
- 同儕先鋒
- 點子市集
- 生產性消費者
- 新亞歷山大族
- 參與平台
- 全球生產基地
- 維基工作空間
作者認為部落格、維基、聊天室、P2P網路和個人站台等工具
將前所未見的威力放到個別工作者手裡 使得溝通與合作更富生產力
而進一步將其概念放入職場,可提升五種功能:
- 建立團隊
- 時間分配
- 制定決策
- 資源配置
- 內部溝通
內部的員工便是由資訊部門一次的非正式先行試驗中
開始使用維基平台來寫新軟體的文件
而在公司高層進一步推動六個月的試用後
內部維基平台的流量已超過整個DKW的企業內部網路
其中擁有超過二千個網頁 1/4以上的員工為固定使用者
而領先使用者已減少了75%的電子郵件數量
並使公司的會議時間降低一半
全錄(Xerox)公司亦將原本由組織階級所產生的科技策略
透過維基平台將過程開放給研發團隊人員 藉由此顛覆傳統的方法
得到更穩固的科技路線圖及更強的競爭策略
相對於全球在新資訊趨勢上的蓬勃發展
台灣在這波熱潮中卻比較像是旁觀者的角色內部的溝通仍時常因僵化的組織結構而產生落差
是否能透過第二代網路的相關技術與概念進行組織結構或流程上的重整與強化
或許是種可行的模式
這本書很適合給對資訊科技有高度興趣的人看
它是目前對新世代的資訊模式描寫最為深入且詳細的著作只是這本書真的很厚很硬
看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就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