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出國不是盡力就好

要開始準備出國唸博士了
這實在是個相當突然的決定

有多突然?從這個念頭冒出來到決定
總共只花了四天的時間

而本人在過去的25年裡 不只是沒想過
甚至是有些排斥所謂的「出國深造」

很詭異的大轉折

第一天剛起這個念頭 找了兩個老師和一個同學討論
第二天都在修改論文格式 暫時沒進度
第三天把爾雅找了出來 大概了解出國深造一些比較實際的情形
第四天 也就是今天 我已經要去試聽托福的補習班課程了

一切來的太快 包括自己的行動力
都快到讓我很不適應
但不知怎地 卻有一種莫名的確定感
確定到 連我自己都覺得過分陌生

只是這次好像有點不一樣 好像真的有一點點不一樣
我好像找到一個目標 一個很大很久
幾乎會定下我一輩子事業的目標

現在我已經開始規劃這幾個月等當兵的日子
也在想辦法怎麼利用當兵的時間 盡量壓縮退伍後準備出國的時間
我真的越來越想去完成它
這個欲望就像等比級數一樣 每天不斷地遞增
強烈到我現在已經開始緊張了

只是在緊張的同時 我好像卻同時感受到
交雜在自己心中的那股 面對挑戰的刺激感

早上來學校 一直在想一件事情

過去面對事情 我向來都習慣拖到最後一刻才拼命
至於學業這東西 更是頂多只花八分力去應付該念的書
換句話說 我似乎還沒從頭至尾拼盡全力去做一件事

那如果這次 真的跑出一個
從一開始就全力以赴到最後的林孟正?

光想到這個 我就不由自主的興奮

我想要出國
我想要去念博士
我想要繼續喜歡看書
我想要追求做完每個研究後的成就感

動機很簡單 我只是想要保有自己的快樂
但是越簡單的動機 卻給了我最純粹的動力

出國留學 不是掛在嘴邊說說而已的夢想
我必須用盡一切心力去實踐

不只是盡力 而是一定要做到

是的 我一定要做到



一定會做到!

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碩士!博士?

『以一個餐旅背景的學生來講,把資訊系統的研究做到這種程度,很不錯了。』
『恭喜,你過關了!』

「………(幹!)」

這可能是我人生中 少數幾次打從心裡覺得
自己真的很「屌」的時刻

回顧兩年的生活 可能比大學五年來的充實十倍
真正認真念過書以後 才開始發覺
原來學習與做研究 也可以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爽到…我居然開始起了想去念博士的念頭 我的天
而且還是帶著熱血的

跟之前完全不想再碰書的立場比起來
這個天外飛來的新目標 著實讓我慌了好一會
我還跑去大草原上鬼吼:
「搞什麼鬼啊~!是有病嗎?!」
剛剛馬上打給了友維 後來還找了聰仁師跟宜親老師
對於博士這條路 好像比較有一點點的概念了
真的要弄的話 可能從畢業的那刻起就要開始做準備了

如果我真的要走上這條不歸路的話啦 如果

謝謝聰仁師 沒有你這兩年的幫忙
我不可能寫出一堆我自己當初連看都看不懂的東西
也不可能感受到現在這種 讀書也可以帶來快樂的感動

謝謝 真的

2009年6月16日 星期二

品牌行銷法則

More about 品牌行銷法則
「品牌」這個詞在行銷的相關書籍裡 是時而可見的常客之一
許多專家與行家在提到行銷概念或手法時
都不免提到必須和品牌作出整合的原則
但是品牌到底是什麼 對我來講始終是模模糊糊的一塊
前陣子幫爾雅弄論文的東西時
反覆的看到Aaker這個學者還有他的一些理論
而爾雅也跟我提過這個人 在美國算是數一數二的品牌大師
基於畢業以後就少有免費閒書可以看了的理由
就趁著最後一個月 把這本書從圖書館挖了出來

這本書一開頭 就把品牌的一些觀念作出了清楚的定義
  1. 品牌形象:人們如何看待這個品牌
  2. 品牌認同:品牌管理人想要人們如何看待這個品牌
  3. 品牌定位:品牌管理人用來向消費者宣傳的品牌認同
而書的主軸 就在於如何建立成功的品牌認同
成功獲取消費者的「知道(Recognition)」及「記得(Recall)」
作者在這裡提出了四個品牌應具備的概念
  1. 品牌就是產品
  2. 品牌就是企業
  3. 品牌就是人
  4. 品牌就是符號
在這些概念裡面 有許多內容其實大家平常耳熟能詳
像是產品本身的品質及內容 會對於企業的品牌產生影響
但有些品牌形象認同 像是速食餐廳的「清潔」或「快速」
雖然存在於品牌形象裡 但由於易於模仿甚至超越
因此沒有辦法拿出來作為與競爭者一較長短的品牌定位

企業本身的形象與作風 也會影響品牌的形象
像日本多數企業對品質的要求 或是現在美國企業倡導綠能產品的投入
都能使企業本身形象的提升 而讓品牌額外加分

而符號的設計若能產生強而有力的呈現 也能讓品牌深植人心
好比Nike球鞋的勾型商標和飛人標誌 金頂電池的兔寶寶
以及最有名的麥當勞M型招牌
都是多年來已和品牌建立了鮮明連結的符號

但是書中最有趣的論點 也是爾雅的研究主題
就是將品牌當作是一個人來看待 此時品牌是具有個性的
譬如哈雷機車就能讓人聯想到男子氣概 
我平常很愛抽的Malboro香菸也帶有一種西部拓荒的冒險精神
還有像是賓士車的上流感 Nike的活力都是屬於此類
書裡將品牌的個性分為五個主要構面
  1. 純真的
  2. 刺激的
  3. 稱職的
  4. 教養的
  5. 強壯的
而一個品牌本身的個性 通常會因為「物以類聚」的心理效果
吸引到具有類似特質的顧客 並建立起他們心中的信賴感

說老實話 這本書對我來說
距離感其實比之前看過的任何一本書都來的大
因為品牌本身就並非實體可掌握的東西 就像服務品質一樣難以衡量
而書中的觀點又是要將品牌以經營行銷的手法賦予個性
等於是「捉摸不定」*2 加上翻譯又有點美式中文
讓我是一直看到快書尾了 才開始抓到書裡想要表達的思想

不過這本書倒是真的幫我補足了行銷這一門學問中很大的一塊
畢竟整個行銷設計縱貫而觀 起源該是來自企業的價值主張
根據這個主張開始進行創意的管理 並將可行的想法
鉅觀自身在產業中的競爭角色後 逐步化為適當具體的方案
接著再藉由整合行銷的策略
將行銷所欲表達的概念 多元而統一的傳遞出去
最後才是透過4P的商品化 達到實際提升營運績效的效果
而在價值主張與創意發想之間 以至於行銷策略所欲整合的重點
都在在圍繞著書中所謂的「品牌認同」 唯有直接而清楚的品牌概念
才能真正吸引並了解自己所欲接觸 和所能接觸到的顧客
也才能完整設計出適合顧客需求
以及跟隨甚至領導時代趨勢的產品或服務
至於企業引頸企盼的附加價值 反而在這一切之後
便會慢慢的隨著時間而水到渠成了

2009年6月1日 星期一

Hospitality Management 96

還記得當初從大學畢業的時候 有一部分的我是很捨不得的
那時候我認為 脫離了大學的生活後
單純的學生生活就到此劃下句點了
從今以後要面對的 就是充滿現實利害的大人社會

然後又有人跟我說 研究所是踏入社會的先修班
這個觀念讓我在踏進這窄門時 除了繼續學習的動力之外
對於茫然未知的生活 其實我是相當排斥的

剛巧 那時候的我被女朋友給甩了
憤世嫉俗的心態讓我更厭惡這個學校做作的一切

三生有幸 我進了這個班

不知道是面試時經過挑選的特質 抑或是人少的關係
這個班很吵 很熱鬧 每天都有滿出來的歡樂
研究所的常態原本是大家各自為政 自己走自己的研究室
認識自己的學長姐弟妹 通常研究室的直屬會比較熟 班上反而是生疏的
可能跟大家都習慣待在共用研究室有關
這個班的生態反而是幾乎水乳交融的(還是有幾個比較少接觸的…)

我從很放肆的做自己 到開始比較受教的做自己
我講的賤話大家反應都很大 我掰的點子大家也都很捧場
甚至是我以為大學畢業後就用不到的雜學 到這邊反而玩得淋漓盡致
我多了很多自豪的成果 也多了很多叫罵聲跟不知道怎麼面對的掌聲
(爾雅妳不要在送舊的時候又強調說影片是我做的了)

原本該是個小社會的碩士班 卻在這群人的單純特質下
成了一個比大學還更像大學生活的存在
如果時間重頭來 讓我再準備一次研究所的考試
就算考上了別人眼中 所謂的「更好」的學校
我還是會願意選擇來到這裡 跟這群人一起生活
條條大路通羅馬 知識與能力自有其他辦法磨練取得
但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 卻是一眼瞬間的可貴



用謝師宴的照片做了一張桌布
裡面的人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是最共同的特質
是那份讓人可以悠然自得的「單純」
或許每個人都有世故的一面 
但卻都願意用簡單的心態去面對班上的一切
比起大學的橫衝直撞 反璞歸真反而更顯得可貴
(圖片可以用反相效果做恐怖版喔!有人要的話我再另外做啊~喀喀)

我喜歡這個班 這可能是我開始背書包上學後
求學生涯上最喜歡的一個班了
謝謝這群人 讓我在學生時代的盡頭
反而過得最猖狂 最開心 最任性 最無憂無慮



三生有幸 我遇見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