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1年6月21日 星期二

創意CEO


嗯……好吧 其實這本書當初看上它
只是因為它裡面有太多看起來相當有趣的設計作品了
雖然都只有照片 而且還是有少部分是我看不懂
也無法理解它想要傳達什麼的創意 但是很多想法經過實體化之後
在看到它的呈現方式時 都會不自覺的會心一笑
然後打從心底讚嘆:「這才是創意!」

另外由於這本書的作者 想要破除「創意無法捉摸」這類迷思
因此書中提到不少過去在創意工作中打滾時
經年累積的實戰經驗 裡面有不少管理上的要訣
對照我近幾個月跟公司的美術編輯合作時的經歷後
真得讓我深深的打從心底認同

首要的概念就是 創意其實是需要溝通的
從以前到現在 好的創意都不是閉門造車出來的
因為大部分的精英創意工作者 都受過類似的專才教育
所以他們的思維或許看似天馬行空 但深處仍隱約有固定的思路在
真正好的創意 其實是在客戶與設計師的溝通及碰撞的過程中
不斷產生新的想法 甚至是新的限制及新的破壞
到最後才淬煉出一個真正的核心 並由這個核心發展出真正的價值
這就是所謂的「方向」 也是整個創意具體化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基本
而許多人心裡認為創意就像是一個無法窺測的魔術箱
似乎永遠都無法一探其中究竟的想法 在作者眼中其實是大錯特錯的

另外兩個對創意工作相當重要的元素 是「時間」與「空間」
創意工作者擁有方向之後 絕對需要足夠的自由空間
雖然作者並不否認適度的時間及條件限制
是掌握創意生成的必要手段 但許多破壞性的點子都是由零碎的素材組成
要將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 組合而成一個新的物質並賦予其意義
其實是需要很多心力去思考及醞釀 若忽視此一階段的重要性
那麼在龐大的壓力之下 許多人會自然而然選擇可行度最高的保守方案
甚至將老舊概念拿出來冷飯熱炒 這種情況長時間下來
將會使原本才華橫溢的個人或團隊因制式化而枯竭
最後淪為可悲的「工匠」角色 而無法再有任何耳目一新的表現產生

最後最後 創意真的是某些藝術家所獨有的嗎?
不!其實作者認為創意是可以培養的 因為每個人都擁有自我的思考能力
但是為什麼有些點子看起來平庸 有些卻能產生強大的共鳴呢?
背後的基本功 就是在於個人的知識基礎
通常眼界夠廣的人 比較能從不同的角度去切入相同的問題
繼而看到許多別人未曾想到的可能性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創意團隊
通常都希望成員擁有各種不同背景的緣故
另外專業知識的深度 也會影響創意呈現時的說服力
就像同樣一個景緻 一般的遊客或許是拍出它漂亮的一面
但是擁有在地深厚文化素養的攝影師
就常常有很多機會能夠根據當地的歷史背景
找出每個角落所隱藏的記憶 進而拍出真正的帶有感情及靈魂的照片
畢竟所謂的巧思常常都是在平凡的細節中萌芽
而唯有具備足夠專業知識的人 才有辦法與細節中的精靈對話
想要擁有足夠的發想能力 大量持續的自我充實是很重要的

書裡面還有提到不少在創意流程上的管理 大部分在商管書籍上都看得到
或許是因為有真正長期參與實務的激盪 許多管理上的原則
在作者口中都顯得更加具體而有力 尤其是對創意人才或團隊的管理
在在可看出作者擁有相當深後的實戰經驗
因此這些讓我每每點頭如搗蒜 甚至是恍然大悟的交戰守則
可以算是我看完這本書後的意外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