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台北入冬的天氣是有名的陰晴不定 而出門玩的行程又最怕下雨
所以一直拖到前陣子的周末 遇上難得的好天氣後
才把握機會拿了包包跟手機趕緊衝出門
去三貂角的行程同樣是一番長途跋涉 毫無汽機車傍身的我
只能照著 Google Map 的指示 先坐火車到福隆再做打算
下車後由於接頭的客運還要好陣子才會到
所以在買了個福隆便當嗑完後 就臨時起意去了福隆海水浴場
裡面的人比預期的少了很多 也沒有別人跟我形容的比基尼天堂
不過沙灘比想像中還要細緻漂亮 加上那天風大
所以漫步時不時可以見到風吹沙的景象
比起平日的喧鬧 人少少的沙灘有著另一種悠閒的氣氛
![]() |
萬里晴空的好天氣 |
雖然很悠閒 但在沙灘走了一陣子以後就開始覺得無聊了
所以就回車站仔細看了一下客運時刻表
結果發覺去三貂角的車少得可憐 整天的班數一支手就數得完
而且去了以後還不一定能趕上回來的車
為了避免發生在東北角流浪的慘劇 算了一下距離跟時間後
我決定很精實的租一台自行車 自己努力騎過去!
真正騎車上路後 才發覺自己原本坐車的決定非常不智
因為東北角沿海都是岩岸 但地勢並不高
因此騎在路上常常可以一時興起就下車
走到岸邊看海浪拍擊岩群時激起的漫天浪花
剛剛有說過那天風大 所以近海的波濤也比平常來的洶湧
亂石崩雲的壯景俯拾即是 讓人不知不覺將疲累或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為了避免發生在東北角流浪的慘劇 算了一下距離跟時間後
我決定很精實的租一台自行車 自己努力騎過去!
![]() |
看看這上坡路就知道我很精實 |
真正騎車上路後 才發覺自己原本坐車的決定非常不智
因為東北角沿海都是岩岸 但地勢並不高
因此騎在路上常常可以一時興起就下車
走到岸邊看海浪拍擊岩群時激起的漫天浪花
剛剛有說過那天風大 所以近海的波濤也比平常來的洶湧
亂石崩雲的壯景俯拾即是 讓人不知不覺將疲累或煩惱拋到九霄雲外
![]() |
東北角的海岸是我目前看過最迷人的 |
好不容易騎到三貂角的入口 才發覺燈塔在高高的山崖上
已經被來時上上下下的坡路弄到氣喘吁吁的我
看到這個斜度超過 45 度角的山路 心裡有種崩潰的感覺
但是好不容易騎來了 就這樣放棄實在遜爆
所以還是咬著牙 牽著租來的自行車一步一步爬上去
![]() |
台灣之眼 |
![]() |
海角的明媚風光 |
三貂角燈塔 是在西元 1935 年籌建的
原因是因為在 1929 年及 1931 年時 日本船舶「撫順丸」及「華南丸」
先後於附近海域遇難沉沒 因此當時的總督特地於此地建立燈塔
做為海上船隻的明燈 另外由於燈塔坐落在臺灣最東的岬角上
是太平洋區的重要指標 故又有「台灣的眼睛」之稱
整個園區除了燈塔外 還有許多經營人員所居住的宿舍
另外也有許多看起來充滿愛心的裝置坐落在園區周邊
看來這裡似乎也同時是拍婚紗照的熱門景點
認真的逛完燈塔園區後 便又再度跨上車往福隆車站的方向騎回去
由於回程的路上下坡數量較多 加上天色漸暗已經不適合再拍照
因此在一路輕鬆騎的情況下 速度比想像中快很多
路上還看到放牛吃草 算是意外中的意外收穫
在還完車子後看了一下手機 比原本計劃的客運行程足足早了 1 小時
不禁慶幸自己當出租車的決定是正確的
![]() |
放牛吃草的午茶時光 |
在最後上車前 又買了一個福隆便當嗑掉
算是幫自己這段小旅行做個值得回味的句點
回家後查了一下台灣的最西點及最南點 發覺南邊的鵝鑾鼻燈塔雖不陌生
但西邊的國聖燈塔卻很少聽人提過 下次返鄉時看看騎機車去走走
順便去台南玩一遭 應該會是個不錯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