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廠商招待

因為產學合作案的關係 我們已經去拜訪過了好幾間廠商
到目前為止 除了劉聰仁的老烏龜病之外 一切都進行的頗順利
唯一讓我比較不適應的就是「廠商招待」這回事

雖然常常跟周軒正開玩笑 說『這次去不知道有沒有東西吃』之類的
但其實跟廠商還有老師吃飯的壓力並不小 
當什麼事情都還沒開始做的時候
那種白吃白喝的感覺 並不會讓人很輕鬆

再來就是飯桌上微妙的氣氛 明明知道這些大人大都只是初次見面
但是他們就是有辦法表現出一種相知相惜的熱絡感
話題也是一些產業跟學術的看法
這時候表達自己意見 說多了可能會讓人覺得放肆
但是什麼都不講的話又可能會表現得太過駑鈍
學生其實很難拿捏自己的分寸

還有就是吃飯的一些細節
或是注意幫老師或大人服務的時間點
像是幫大人們撥筷套 遞茶送水
自己吃飯的時候要注意節奏不能快到像餓死鬼
夾個菜還要想一下有沒有公筷母匙 距離剛剛吃的時間會不會太短
這些都是以前根本就不想去管的小細節
現在要去適應 感覺有那麼一點難度

雖然有廠商招待的時候可以吃到好料 又是免費
但是這種飯局的壓迫感 常常讓我一頓吃下來是食不知味
那感覺可能不會輸給跟女朋友的爸媽或是前女友們同桌吃飯
如果一頓飯要吃到這麼的靠北
那我覺得去7-11買個便當 坐在門口邊吃邊抽煙其實會愜意很多

??牛肉麵

這是最近做的一個小案子
主要內容是高雄的「小王牛肉麵」
推出了一款用牛胸骨肉製作的新產品
而老闆王士春又跟劉聰仁有不錯的交情
所以這樣接下了這個品名跟海報製作的雜工

後來開始想名字的時候 才發覺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它一碗的單價就要NT$520 號稱牛肉麵中的名牌
而牛肉麵本身是一種傳統的餐點 名字不能取得太怪異
所以我們決定從古文跟成語來下手
試著營造出「尊榮」跟「入口即化」這兩種感覺

開頭的兩個字「皇膳」 是跟周軒正跑出去吃泡麵的時候想到的
這個沒有聽過但一聽了然的方案馬上就獲得兩票通過
接下來就是後面的兩個字 真正的挑戰這時才開始
為了試著營造出「入口即化」以及其他高級的氣勢感
我們填了許多像是「雪」或是「霜」的字進去
但是怎麼聽那個感覺就是不對

到後來兩個人已經陷入混亂了 開始開一堆電動出來找靈感
這時候出現了許多莫名其妙的鬼名字

「無影牛肉麵」   入口即化快到沒吃到一樣
「偃月牛肉麵」   關老爺的青龍偃月刀 覺得青龍太硬 可是偃月好像沒比較好
「無塵牛肉麵」   這是看仙劍奇俠傳的武器譜想到的
「霹靂牛肉麵」   吃下去有如雷殛 比中華小廚師的火山爆發還猛
「飛天牛肉麵」   吃完就飛上天 如果覺得這是不實廣告 我們可以幫忙下毒
「究極牛肉麵」   這麼貴 當然要用點像大絕的名字
「食神牛肉麵」   ………………到這裡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後來終於想到一個還不錯的「芙蓉」
剛好一人提供一個 「皇膳芙蓉牛肉麵」於焉誕生
兩個人趕著一個禮拜把海報做了三張出來
其中一張是兩人合作 另外兩張是因為老師不滿意而各自再設計
下面左邊那章是跟軒正一起設計的
右邊那張是我自己做的 很像是慈濟功德會要賣的牛肉麵



結果到麵館交件的時候 老闆看了幾眼就選了當初我們被打槍的合作版
劉聰仁那時候臉部的表情 笑得相當的微妙

最後我們的工資 就是各一盤牛筋跟牛肚
還有那一碗NT$520的牛肉麵

2008年7月19日 星期六

黑暗騎士


看到這一部作品 再去對照之前的《開戰時刻》
才發覺這一系列蝙蝠俠的作品
已經脫離了幾年前Michael Keaton那一代的設定
簡單說就是 它被「砍掉重練」了
舊的人物都有了新的背景跟設定 讓整個片子的張力又大了起來

這部片長相當久 大概有到兩個半小時
但是劇情的鋪陳加上人性的刻劃 讓人覺得中間完全沒有冷場
看完這部片不得不提到Heath Ledger所飾演的小丑
透過語調跟笑容 還有劇情裡那毫無章法的殺人跟遊戲
都生動的描繪出這個角色的混亂脫序以及不按牌理出牌的形象
那是一種徹底的失常 讓人不寒而慄的享樂主義
如果說上一部Jack Nicolson演的小丑屬性是「狂」
那Heath Ledger這次扮演的小丑可以說是淋漓盡致的「瘋」
尤其在當他說出:「Why so serious?」的時候

再來就是Aaron Eckhart飾演的雙面人
跟著劇情的流動 你看著他從一個剛正善良的檢察官
一步步受到各種打擊跟背叛 到最後終於不堪承受心裡的憤怒
而將自己轉換為到處施行人誅的制裁者
當最後看著他到處冷血殺人時 其實心裡很難去譴責他
因為他的墮落有其深刻的來龍去脈
當自己能深刻體會那種憤世嫉俗的心情時
也只能帶著一些失望跟無盡的同情憐憫 看著他走向深淵的盡頭

在這兩個鮮明立體的角色旁
Christian Bale的蝙蝠俠反而有點像是配角了
不過當他在香港高樓四周滑翔
以及蝙蝠重機車從壞掉的車體中脫出的段落
還是讓人看了有種震撼的過癮

最後的結局呼應了影片裡一直出現的一句話:
「要死得像個英雄,或者活得久到變成壞人。」
很不落俗套的拍法 堪稱大作一部 不去電影院看真的可惜

對了 陳冠希有在片中出現三秒鐘 是香港商業大樓負責收手機的
記得注意一下這有笑點的一幕XD

2008年7月15日 星期二

睿哲打退伍

這真的是很好的模式 每次都給大家一個理由好好的聚上一聚
看到很多不在台北 或是在台北卻沒什麼機會見面的朋友
每次全部到齊的那一刻 心裡總是有股油然而生的感動

可是到換我請的時候 事情就很不妙了……
如果想說小本請了多少 我就往上提99塊會不會太賤?

只是學生會成員的打退伍 難免的會跟肚子在同一場合見面
記得上次打退伍的時候 我是打從胃裡的不知所吃
回到高雄像剛失戀一樣的大哭一陣 好像還被周軒正看到了
這次再見到肚子 或許時間帶走了一切(我覺得這句話其實有點狗血)
或許那封信帶走了一切 我還有很開心的跟她揮手打招呼
只是她好像不太理我 勢頭沒有很對 我繼續跟阿達五四三去了

睿哲請客的餐廳很高級 很抱歉到前一天開完會才給他確定的答覆
他真的很在意這件事 到餐廳還一直靠北我
不過因為肚子可能出現事件 禮拜天的下午就這樣被他喬掉
希望能這樣就扯平了 畢竟冤冤相報何時了

奇的是他反而從頭到尾都沒打我槍
倒是有兩顆暗彈從阿達跟小風那過來
阿達還是連在當著我的面前講話時都忘記了
至於小風……讓神去原諒她吧~

結果禮拜天下午臨時把恩如拉出來陪我 其實是很不好意思的
尤其是中午打給他的時候還吵到她睡午覺
可是她還是不多講一句話就出來和我溜達了快三個小時
讓我在那個被喬掉的下午 不但避開了上牌桌待宰的風險
也不至於落到一個人在台北街頭不知道要幹嘛的命運

那是一種會讓人感動的貼心

晚上在景勛家有點睡不著 雖然說著說著已經對過去不在乎了
只是直接見面還是多少讓心情受到了影響
偏偏那時候菸剛好只剩一根 想多抽都不行
人生總是會碰到這種殘酷的時候

睿哲本來這次在整個飯局裡都已經接近熄火了
結果上捷運站以後不小心把Paggy製砲彈 狠狠的朝阿達身上走火
這一砲打下去 所有的人臉都被打垮在地上
阿達的臉已經歪到不像話了 小華好像還被打哭…實在夠冤了
只是被這三年前的砲打到 真的是要排解也不知從何說起
只能說往事已矣 小華你如果真的不知道怎麼辦
就先把睿哲托運到瑞士去折斷吧…… 

對了 阿達跟你報告一下 其實我沒在你房間打手槍
只是看到你跟小華的臉那天早上囧了一下 讓我覺得很好玩
等到晚上再講一次的時候 看到大家的臉都囧了
讓我更不願意去拆穿這個笑話 所以到現在才跟你說一聲
希望你還沒大掃除 如果已經掃完了
就當作是神派我來督促你得到這個乾淨房間的恩典

2008年7月6日 星期日

一路吃到掛

這幾天都是睡到快中午才爬起來 一陣悠閒盥洗後再去到學校
然後打個電動看個書什麼的 常常午餐跟晚餐是合在一起吃的
有時候電動打一打入神了 連晚餐時間都錯過了

結果前天又是這番光景 我四點多的時候才跑去吃了雞腿飯
回來的時候滿心以為今天就又這樣靠一餐解決了
結果五六點的時候 理論上來講應該已經回嘉義的小捲意外的出現了
無可避免的 我們聊一聊就討論到吃飯這個話題
那時候想小捲就快回嘉義 跟他吃飯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吃多吃少總是該吃一頓 只是我萬萬沒想到
討論出來的定案是要去吃鐵板燒

結果我就帶著四點多才裝滿雞腿飯的肚子
慢慢走進鐵板燒店 鐵板燒本身的菜量就不算少
通常是兩菜一肉 雖然自己可以控制飯跟飲料要多量少量
但是跟別人出來吃飯嘛 吃不完其實看了會有點掃興
所以我還是很努力的把眼前的兩菜一肉都努力的處理掉
當我從店裡結完帳走出來時 其實肚子已經跟懷孕的崔傻傻差不多了

等到我回到學校 我才想起來之前晃點小開一次宵夜
剛剛好也是約在那天晚上十點補他人情
結果我只好拖著裝滿雞腿飯跟鐵板燒的肚子
在十點的時候繼續往他家出發

由於那天晚上很熱又很濕 我又很飽
其實已經沒有胃口在去吃一些煮或炒的東西了
跟小開達成共識後 我們決定去吃甜點
剛剛好路口有一間看起來不錯的「鮮芋仙」 就很自然的進去了
等到點完東西 叫完號 小開端上來的時候 我又傻眼了

啊我不是點芋圓嗎?他媽的怎麼有冰啊?啊怎麼這麼大碗?

俗話說「1元能逼死英雄好漢」 但是我相信我稱不上英雄好漢
而且眼前這碗芋圓冰足足花了45元 無論如何我都要打敗它
所以我就一邊跟小開講八卦分散注意力 一邊硬著頭皮吃
當準備散會起身的時候 我覺得我的肚子已經隆起到可以在桌上了

如果說天道循環 報應不爽是真有其事
那我覺得這應該是前陣子崔傻傻懷孕的時候
我一直靠北她害喜乾吐的事情造成的
因為那天晚上我騎車回家的時候 車子這樣一震一震的
我的肚子也跟著一震一震的 那時候我深刻的體會到
噴門括約肌凍抹條 原來是這麼的痛苦……

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觀光客的凝視

觀光客的凝視的圖像
這本書是林宜親老師的推薦書
會要我們看 大概是希望我們能熟悉質性報告的筆法
書的內容用到了非常多的觀察及文獻得來的資料
寫法也十分學術 所以看起來比其他商管書籍累人

這本書要傳遞的觀念相當抽象 「凝視」這個行為
對一般人來說可能只是眼球的動作罷了
但是書中卻賦予了它許多層面的意義
對於古地重遊的旅者 他的凝視搜索對過去文物的情感
而假日出遊的家庭 他們的凝視旨在搜索脫離日常壓力的放鬆感
但在博物館的遊客來說 他們的凝視或許是對於美感的一種嚮往
每種凝視 都因為身分背景以及外在環境的變化
而產生或大或小的差異

作者認為 觀光經驗的建構 是來自於符號的消費與收集
對於觀光客來說 他們所凝視的符號可以有很多種
像在科技園區裡 鏡面的牆壁以及各種儀器都是高科技的象徵
而對美式文化來說 象徵自由博愛的女神像是不可少的
如果提到中國 就絕對不會忘記唐三彩跟小本的頭髮
但是這種「眼見為憑」的觀光模式 對於「看」與「被看」的兩邊
都產生了相互因應的影響

印象比較深刻的 是「環境隔離」(Environmental Bubble)的部分
像許多以文物古蹟為主的城市 由於了解觀光客想「看」怎樣的歷史
因此產生了許多文物博物館或是重新裝修後的古蹟
這樣的做法或許在不知不覺中 已經脫離了觀光客想要原汁原味的初衷
作者認為人們現在無法體會真正的「真相」 卻對「假事件」樂此不疲
成群結隊跟著導遊  一路看著人為設計的景緻
卻忽略了周邊的「真實」世界
但換個角度來說 如果就任這些歷史的記憶隨自然發展流逝
等真正看到時 已是跟著時代進步的相同城都
或是一片秋風蕭瑟的斷牆殘垣 這還會是那些人當初想看的嗎?

裡面還有提到觀光客的心理學
認為觀光行為是有限度擺脫習以為常的慣例與行事作風
好讓感官投入刺激 其中分成三個階段:
  1. 放縱
    將所有責任義務暫擺一旁 甚至逆向操作
    每個人都享有盡情放縱的特權 從事一堆不物正業的行為
  2. 中介迷離
    這個時候每個人會感到 所處的是跳脫原本時空的「反結構」環境
    所有社會束縛都暫停
  3. 重新融入
    在經過不同時空的釋放 藉由觀光來重新定義人生後
    重新融入原本所屬的社會群體的階段

有人可能會覺得說 觀光為何是用凝視
而不是用聽或聞甚至是身體感覺
書中的理由是說 因為眼球所傳達的影像是直傳達給大腦作出詮釋
而嗅覺或聽覺 都是以詮釋後的印象 再加以解讀的

這本書的內容相當紮實且龐大
其實早在三四月的時候 這本書就已經被我看完了
之所以拖到這個時候才寫書摘 很大的原因是我不知道如何去描述它
就算現在的思緒已經過沉澱而集中
寫出來的東西仍然讓我覺得無法完全表達其中的意涵
對觀光休閒的文化變遷有極度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只是很花精神就是了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的圖像
這本書其實滿精彩的
作者對於WEB 2.0的共創與分享的概念 抱持著另一種反面的觀點
而提出了許多對於WEB 2.0文化的反思

書中認為 WEB 2.0所倡導的集體智慧理念
其實讓太多太多的業餘知識與大眾文化集體發聲
再加上WEB 2.0賦予每個人表達的權利跟舞台
造成過多的資訊與知識雜亂無章的呈現
雖然我們擁有趨近於無限的選擇
但是我們卻沒有同樣無限的時間跟精神 去篩選我們所要的

再來就是智財權的問題 網路上現在已經泛濫著許多未經授權的版權物
許多人在毫不知情 或是知情卻不在意的情況下使用著這些資產
像是從Google抓資料下來寫報告 從eMule抓取免費的盜版音樂
這些都是累積起來足以打及書店或唱片公司等傳統產業的做法
如果單純的抓取複製還有法可循 但是若是重製呢?
前陣子有一部「Titanic 2」的網路預告片在Youtube上流傳
眼尖的人可以發覺 它是切割許多不同電影的片段
重新拼湊而成的網路惡作劇
那麼這些重製的作品 是要把它歸類為抄襲?引用?還是創作?

而從網路惡作劇的觀點切入的話 在WEB 2.0這種群體發聲的世界裡
有多少內容是真實可信的?有多少是無心惡搞?甚至是惡意中傷?
維基概念目前最為人詬病的就是 它無法確保資訊的客觀中立
每個使用者創作的內容都帶有其自身的角度及價值觀
樂觀的人可以把它視為不同的場域在碰撞
但是背後的隱憂始終不可忽視

WEB 2.0文化雖然目前跟傳統文化的世界仍然在持續磨合
它的確萎縮了許多傳統文化產業的實體市場
但是這不代表傳統產業只能等死 它們必須思考如何跟上科技
找出相容具發展性的商業模式 而不是死抓著傳統思維大喊價值淪喪

至於資訊亂流的方面 不可否認的
專家的意見的確勝過大多數的集體智慧
畢竟那是他們耗費半生的精神與金錢所淬煉而得的
因此如果要確實掌穩WEB 2.0這條大船的舵
如何讓專家與大眾進行共筆及品管 提升資訊的可靠性
是後面想投入這個文化的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這本書你可以把它當作一部網路科技的「恐怖寓言」來看
作者用比較偏向傳統專業人士的觀點 去切入探討WEB 2.0的世界
書裡面的想法有許多其實過於簡化及偏頗
其實看到後面會有一種被嚇的感覺
因為結尾提出了許多其實已經逐漸融合並解決這些衝突的個案
作者先前的憂慮 產業界已經有人發覺並做出改善了
如果用商管的角度來看 只能很簡單的說
不管是傳統文化還是網路文化 到最後都脫不了市場機制的運作

沒事的話每個人都建議抽空看一下這本書
而喜歡網路科技甚至打算投身其中的人更要看一看
當大家都在說WEB 2.0的好時
它可以幫你在一陣狂熱中冷靜思考一下
畢竟跟著科技的繼續進步 這股浪潮只會繼續強化甚至進化
不想被時代吞沒 那就要想辦法讓自己跟得上時代
套句書中說的話
「我們會走向WEB 2.0,不管喜不喜歡。」

2008年7月4日 星期五

WEB 2.0

WEB 2.0的圖像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很單純 
就是在跟你討論WEB 2.0的理論與實務

他有試著給了WEB 2.0一個比較具體的概念
在書中的觀點裡 WEB 2.0其實並非什麼技術革命
它只是順著時代的進步 而發展出的一種新網路文化
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互動或是共創模式
其實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存在許多網路創業家的想法當中
但何以到這幾年才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
原因就是 「科技」的腳步終於跟上
想想這幾年的寬頻光纖 對於檔案的下載上傳大都輕而易舉
但是若把同樣的規格搬回幾年前的撥接網路
那個傳輸的效率可能足以讓每個人都心碎

再來就是網路人口統計變數的改變
越來越多人習慣使用網路與外界接觸
而網路的使用人數也不斷的暴增
這種轉變不但影響了大眾的生活習慣
也促使傳統商業模式的轉型

書裡面說了許多國內外的WEB 2.0網站如何運作
看完會發覺 絕大部分的網站都只是提供一個平台或技術
而其中的內容或應用服務 都視使用者的質與量而定
只要網站的使用者越多 應用得越深入
網站可蒐集用來改善服務或商品的資訊就越齊全
繼而再將創造的價值回饋到使用者身上
這種價值的循環一旦運用得當
漸漸的會就讓使用者與網站 產生無可分割的連繫
如果說WEB 1.0是由廠商單向提供資訊價值的網路文化
那麼WEB 2.0或許可以說是由使用者與廠商共創價值的新文化吧

比較可惜的是 目前WEB 2.0的營利來源
仍然不脫廣告與會員兩大模式
這對於網站的營運風險其實相當大
一旦網站沒辦法成功留住使用者 所有的投資及贊助的廣告主
極有可能在短暫的時間內 完全消耗殆盡
這會是以後想要以WEB 2.0概念做網路創業的組織需要密切注意的

如果對WEB 2.0這東西有興趣的話 這本書可以買來看看
會讓你對整個概念有比較清晰的輪廓
對於想要創業的人 書裡還有教你怎麼寫一份企劃書
可以多少看看當作參考

還有 中國大陸的WEB 2.0有八成都是用抄的
很很多連模板都直接移植 之所以會成功的原因
大概是因為大陸資訊文化的封閉以及人口眾多的關係吧
當十六億人口裡的網路族群都以你為主時 真的是要倒也不容易

電話號碼

有了手機以後 記電話號碼變成一件很難的事

前陣子手機在上廁所的時候 不小心掉到馬桶裡
雖然那時的我尚未拉撒 但是從馬桶裡把它撿出來時
油然生起一股噁心感 不管三七二十一的
我就把它拿到水龍頭底下洗乾淨

然後它就毫無意外的壞了

偏偏我的手機號碼存的是機體記憶而不是SIM卡記憶
變成說我把SIM卡移植到另一台手機以後
裡面的內容全部是空的 空到我根本沒力氣去重新儲存

然後我就開始了到今天為止快半個月的記號碼生活

其實我腦袋裡的手機號碼寥寥可數
常設的大概只有金靠北的阿達跟阿搞 還有小捲跟恩如
其他都是直接看電話簿打
結果我那幾天除了這四個人記得以外
其他人都要從來電紀錄或是簡訊裡尋找似曾相似的號碼
最麻煩的是腦袋裡有時候會跑出一些不知哪來的號碼
這時候如果跟平常熟用的號碼搞混 打錯了還要找個話題寒暄一下 
像是上台北第一天晚上本來是要打給恩如的
結果不知怎的就撥錯給姿樺 聽到聲音的那一瞬間我還愣了一下
還好這小姐是聊得開的 找個話題開一下話匣子 感覺並沒有很唐突

結果前幾天上台北 手機到第二天就沒電了
這下可好 連似曾相識的電話號碼都沒了
只好到全家買了一張電話卡 接著站在店門口外打起了公共電話
本來是要打電話給小捲的 他的電話裡有1有7有3有4的
結果我撥過去以後 接起來是個女生
我以為是那幾天去玩的盈如幫接 還叫她把電話拿給小捲
等到發覺有點不對勁的時候 

我就很冒失的直接把電話掛了…

我站著想了一下 總覺得這個號碼並沒有記錯
就咬著牙再打了一次 接起來又還是個女的!
這時候心裡已經在靠北小捲這個好小子了 為了證明我沒打錯
我只好鼓起勇氣問這個女生到底是誰 結果結果結果…



我打到肚子的電話去了……



照理說至少要問個好之類的比較不失禮數
可是那時一來這突發狀況讓我手忙腳亂 二來電話卡已經掉到剩四十幾塊了
我只好直接賠了個沒事就掛了 
後來我才想到自己很像那種 想要懺悔或者是復合的前男友
都會故意用打錯電話或傳錯簡訊來試著丟個風向球
差別只是在於有沒有被打槍罷了

最後還是叫恩如幫我查了小捲的電話才找著他
唉唉~枉費之前三天兩頭打電話給小捲借床

剛剛去看那已經用吹風機吹了幾天的手機
我試著把它開機了一下 結果螢幕很帥氣的閃開了白光

就一片漆黑…



看起來不像已經修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