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8年7月5日 星期六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的圖像
這本書其實滿精彩的
作者對於WEB 2.0的共創與分享的概念 抱持著另一種反面的觀點
而提出了許多對於WEB 2.0文化的反思

書中認為 WEB 2.0所倡導的集體智慧理念
其實讓太多太多的業餘知識與大眾文化集體發聲
再加上WEB 2.0賦予每個人表達的權利跟舞台
造成過多的資訊與知識雜亂無章的呈現
雖然我們擁有趨近於無限的選擇
但是我們卻沒有同樣無限的時間跟精神 去篩選我們所要的

再來就是智財權的問題 網路上現在已經泛濫著許多未經授權的版權物
許多人在毫不知情 或是知情卻不在意的情況下使用著這些資產
像是從Google抓資料下來寫報告 從eMule抓取免費的盜版音樂
這些都是累積起來足以打及書店或唱片公司等傳統產業的做法
如果單純的抓取複製還有法可循 但是若是重製呢?
前陣子有一部「Titanic 2」的網路預告片在Youtube上流傳
眼尖的人可以發覺 它是切割許多不同電影的片段
重新拼湊而成的網路惡作劇
那麼這些重製的作品 是要把它歸類為抄襲?引用?還是創作?

而從網路惡作劇的觀點切入的話 在WEB 2.0這種群體發聲的世界裡
有多少內容是真實可信的?有多少是無心惡搞?甚至是惡意中傷?
維基概念目前最為人詬病的就是 它無法確保資訊的客觀中立
每個使用者創作的內容都帶有其自身的角度及價值觀
樂觀的人可以把它視為不同的場域在碰撞
但是背後的隱憂始終不可忽視

WEB 2.0文化雖然目前跟傳統文化的世界仍然在持續磨合
它的確萎縮了許多傳統文化產業的實體市場
但是這不代表傳統產業只能等死 它們必須思考如何跟上科技
找出相容具發展性的商業模式 而不是死抓著傳統思維大喊價值淪喪

至於資訊亂流的方面 不可否認的
專家的意見的確勝過大多數的集體智慧
畢竟那是他們耗費半生的精神與金錢所淬煉而得的
因此如果要確實掌穩WEB 2.0這條大船的舵
如何讓專家與大眾進行共筆及品管 提升資訊的可靠性
是後面想投入這個文化的人需要思考的問題

這本書你可以把它當作一部網路科技的「恐怖寓言」來看
作者用比較偏向傳統專業人士的觀點 去切入探討WEB 2.0的世界
書裡面的想法有許多其實過於簡化及偏頗
其實看到後面會有一種被嚇的感覺
因為結尾提出了許多其實已經逐漸融合並解決這些衝突的個案
作者先前的憂慮 產業界已經有人發覺並做出改善了
如果用商管的角度來看 只能很簡單的說
不管是傳統文化還是網路文化 到最後都脫不了市場機制的運作

沒事的話每個人都建議抽空看一下這本書
而喜歡網路科技甚至打算投身其中的人更要看一看
當大家都在說WEB 2.0的好時
它可以幫你在一陣狂熱中冷靜思考一下
畢竟跟著科技的繼續進步 這股浪潮只會繼續強化甚至進化
不想被時代吞沒 那就要想辦法讓自己跟得上時代
套句書中說的話
「我們會走向WEB 2.0,不管喜不喜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