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所描寫的 是一段尋找的故事
而追尋的動機是起源於七十多年前
在南澳深山一位17歲的泰雅少女沙韻.哈勇
幫被徵召到南洋當兵的日籍警員揹行李出來時
不幸失足落水的悲劇故事
當時的日籍統治者拿這事故當做皇民化教育的題材
為這位少女塑造一個又一個紀念的象徵
但這一切又隨著台灣光復而逐漸淡去
只剩下在蘇花公路旁所留下一座說明碑
而這本書的作者 便是在得知這樣一個帶有浪漫色彩的傳說後
決定走入宜蘭南澳山區 找出當年那條背負著遺憾的「沙韻之路」
雖然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月光‧沙韻‧Klesan」
但其實前兩者都只是這段故事的引子
重點是最後的Klesan 也就是泰雅族的南澳群
透過追尋的過程 作者交到了許多大小朋友
也逐漸開始了解該族的歷史
由於作者對這些土地故事的熱情
感染了部落裡的年輕人重新去尋找自己的歷史
部落裡的耆老也因為協助尋找湮滅的古道
在不經意中回到了他們曾經熟悉卻陌生的山中
最後尋回了一分屬於心裡的歸宿感
其中最讓我感到新鮮的 是作者在這段經驗中
對自然萬物在心態上所產生的轉變
由於我們有時會擔心太多 用自我的思考邏輯去想像可能的傷害
因此在許多人在深山中迷途時
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讓自己心驚膽跳
但作者在長期與獵人接觸後 發覺原本所害怕的黑暗或山林
經過主動與被動的心態轉變後 反而成了充滿驚奇的遊樂場
這是長期處在平地的我們 所不甚瞭解的美麗
「沙韻已經不是重點,而是我交了這群像家人般的朋友!」
這是作者在卷末所說的一句話
對他來說 或許沙韻之路的追尋得果滿足了其中的浪漫情懷
但真正的寶藏 應該是在過程中所經歷的一切人事物
那其中所蘊涵的深刻體會 才是真正的寶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