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簡單的法則


開始學著設計網站以後 才發覺自己很喜歡「簡單」的形式
許多網頁在企劃的過程中 第一個浮上腦海中的
都是極簡風格的畫面 但是「簡單」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畢竟每個網頁都有它一定的功能性 也有些固定的架構原則
「所以並不是你想怎樣就可以怎樣!」大洋那時候很認真的跟我說
所以要決定呈現哪些元素 或是哪些該捨棄
以及一些不需強調但又無法捨棄的內容 該如何隱藏
就變成一個取捨上很大一門的學問

作者在書裡舉了10條簡單的法則 或許是我的程度才剛入門而已
所以體會沒辦法那麼深 但即使如此
只是前3個法則的概念 似乎就已經讓目前的我受用無窮了:
「達到簡單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用心割捨。」
這是第1個法則-「減少(Reduce)」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貪心 都會想要把最好而且最多的東西
在一瞬間呈現出來 但很多時候也會忘記
其實真正對使用者有用的價值 或許僅存在於一兩種元素當中
而其他我們認為錦上添花的一切 很可能反而造成使用者接收上的壓力
「複雜的是思考流程,但最後表現的作品,非要簡單不可。」(Mr. Jamie, 2011)
因此到最後 最重要的部分其實是思考「不要什麼」
而不是想著「還要什麼」 

第2個法則是「組織(Organize)」 概念很像家居的收納概念
作者認為妥善的組織 能使複雜的系統顯得比較簡單
這想法在很多地方都顯而易見 像是餐廳內外場的人員流動
其實遠比客人肉眼見得來的複雜許多 但是之所以能看來簡單
就是因為有妥善的空間分配及動線規劃
而在設計網頁時也是 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版面配置下
給人的感覺往往是差上很多的 

第3個法則是「時間(Time)」 通常時間的節省會讓人感覺簡單
作者舉Amazon會根據與自己有同樣喜好的人的偏好
主動推薦可能喜歡的一些書 這讓使用者在挑選書籍時
可以省下一些自行搜尋的心力 而這幾年的網路科技產業大戰
也可看出時間是各家產品的兵家必爭之地
知道嗎?根據研究顯示 Google 產生10個搜尋結果需要0.4秒
產生30個需要 0.9 秒 但如果他們把「預設結果數」從 10 個變成 30 個
僅僅相差 0.5 秒的時間 會損失的使用者數量卻高達 20%!
很驚人的數字吧?

這本書整體的感覺還不錯 腦中被放入不少新概念
很適合唸設計或對科技的人看
iPhone及Google等的流行告訴我們 簡單正成為一種趨勢
真正的簡單 並不是僅僅是「單調」
而是在簡單與複雜之間 所取得一個平衡
那是一種「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原則
也是用更少的元素 創造更多價值的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