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1年7月16日 星期六

物質文化


這本書看得很累 感覺跟幾年前看《觀光客的凝視》一樣
一本書裡紮紮實實的放了許多東西 每個章節都需要不少時間消耗
最近幾年還滿喜歡人類學與社會學相關的書籍
雖然裡面的思為大多偏抽象的走向 初接觸會有種虛無飄渺的感覺
但總覺得這些不同的思維 對自己的在思考上的延伸應該是有幫助的
因此就算這本內容有點超過負荷 還是一字一句的把它看完了

在我的裡解 物(thing)的範疇包括自然與人造的物
它們會在各種時空下 被挪用進入人類文化中 再現文化的社會關係
並在其本身反映出當下的價值與情感 而現實社會中的物被納入社會互動中
可使社會結構能具體化 並反映出我們身處社會現實的本質與形式
進而使我們在社會中與他人產生聯繫
提供我們比使用語言或直接互動更具體更持久的方法
來分享價值與活動 甚至是生活方式

就拿最常見的「服飾」來說好了 單單一套西裝
就可以從質材與加工的精細度 凸顯一個人的消費能力與地位
因此當兩個人外貌類似的雙胞胎出現在你面前
同時自我介紹是資深理財顧問時
一個穿著對岸民工愛用的雜牌西裝外套
另一個穿Armani的個人訂製全套西裝 胸前還紮條白色手絹
就算他們倆可能都是某詐騙集團的成員
但你可能就是會不自覺的被衣著較為高級體面的那端所吸引
因為他的服飾 傳達出此人「專業」並「富有」的形象

而有些服飾本身也有隱含「性別」的符碼
像是領帶這種本身隱含「雄性」意味的配件
當加入女性服飾後 會在無形中多出一分英挺俐落的氣息
另外服飾的產生 是因應當下社會的美學觀念而設計
因此服飾本身除了能表達人的自我之外 也能反映出當時的美學與文化價值
就像伊斯蘭女人的面紗 就是一種對「純潔堅貞」思想的具現
而魯凱族的刺繡工藝 除了反映當時苧麻這種材料大量存在的生活環境外
上面的百步蛇圖紋 也告知了整個族群所堅守的信仰意念
因此物不只是人類製造的產品 設計來幫助滿足基本的本能需求
也是我們藉以表現人類是誰 以及是什麼的人的表現方式
而這也是形塑社會進展的要素

這本書除了衣著之外 也討論到像是建築或是玩物之類的存在
它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引用許多社會學及人類學的眼光
來詮釋我們平日所見之「物」 並強調物與人的互動
以及物在人與人互動間所扮演的角色
這種思維有時候可使我們對日常事物產生新的視野
同時重新認識自己生存的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