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意外之得 一開始上台北的前幾個月
某次週末一時興起跑去華山藝文特區閒晃
剛好碰上個書展(現在已經忘記叫什麼名字了)
那時候看到每本書都打到8折以下 讓我覺得至少要帶本書回家才划算
東翻西找之下 這本書的略翻後覺得還挺有趣的
也跟自己的所學有些相關 所以它就變成現在書櫃中的一員了
(結果大概過了半年才看……中間一直被其他新書插隊……)
這本書的內容很特別 是在探討資料探勘(採礦)技術所帶來的影響
作者在書的一開始就提到 每一天我們使用手機及電腦送出的資訊
或是利用信用卡和會員卡所進行的消費行為
都是無數關於我們個人的訊息 而這些訊息的累積及分析歸納
最後會使每個人都變成可以搜尋及解析的0與1
這種透明雖然帶來了商品的高度個人化
但在同時其實我們已經無感的放棄了個人的隱私
讓自己在數位時代中變得無所遁形
不講別的 單單講這幾年來一直熱潮不退的交友網站好了
交友網站最吸引人的功能之一 就是系統會自動推薦你可能感興趣的對象
但是系統是根據什麼來做推薦呢?就是你幫自己輸入的個人資料啊~
知名交友網站Match.com就是根據使用者輸入的所有資訊
找出你與其他人所擁有的共通點 當你們的適合度達到標準後(至少3點)
網站系統就會自動把你們推薦到彼此的頁面上
聽說這樣會讓人產生「有一點巧合(或是說命中注定)」的感覺
因為他們不知道原來有個跟自己年紀相仿的人住在同一個鎮上
並且同樣「熱愛Beatles也喜歡紅色及遛狗!」
不過更有趣的是 書裡提到有個科學家認為
所謂的共同嗜好及興趣 「根本毫無價值!」
因為你可能找到100個年齡相仿的人
所謂的共同嗜好及興趣 「根本毫無價值!」
因為你可能找到100個年齡相仿的人
他們同樣都「熱愛Beatles也喜歡紅色及遛狗!」
但是你卻不會愛上他們!真正會影響人與人之間關係的
是每個人本身所擁有的「性格」 令人驚駭的事情就在這裡
「性格」這種東西 很多時候我連自己都未必能完全了解
但資料探勘卻可以開始透過我們筆下的文句及行為表現
大致掌握我們本身所屬的「性格族群」
進而了解每種性格可能匹配的對象 會屬於另外哪種性格
書中就有提到 這個科學家在之後的研究中發現
經過歸類後 被他列入「指揮者」性格的人
他們可能企圖心旺盛 不怕正面衝突並且充滿執行力
但是他們到最後所選擇的對象 卻大多是擁有溫柔的言語
並且擅於柔性解決問題的「協調者」
而這樣的結果完全沒有透過人工 全憑電腦系統設定的分析邏輯而得
而這樣的結果完全沒有透過人工 全憑電腦系統設定的分析邏輯而得
雖然目前這種深度資料探勘的技術剛起步
電腦還無法準確判斷及歸納每個人所用的語彙 所相對應的性格特徵
但隨著資料的累積 這種技術的精準度只會越來越強大
如果有一天 你發覺系統所推薦給你的人選方案
遠勝過你自己在外面拼死拼活追求 卻不見得適合的對象時
你仍會上街尋找一見鍾情 或花時間跟心儀的對象相處嗎?
還是直接上交友網站 讓系統直接送上一批客製對象給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