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筷子,不只是筷子

嗯……老實說對這本書其實沒有太多心得
看完以後的感覺大概就是長了些知識
對這雙平常吃飯在用的小工具有多一些新的認識

書的一開始是講述筷子的起源
目前最早的古籍記錄大概是從大禹治水開始的
不過那時候還只能算是筷子用法的雛形 而且作用比較偏向攪拌
真正有用筷習慣的 大概是到夏朝才有正式記錄
「紂使而象箸而箕子怖。」
從這段記載同時也可以看出 筷子早期是被叫 「箸(筯)」 的
但是之後為什麼會改成「筷」呢?
原因似乎是在明代 當時在江南水鄉的百姓由於都要靠船生活
而那時的民情對於諧音多有忌諱 由於「箸」的諧音同「住」或「蛀」
對漁民而言 「住」在船上或船「蛀」了都不是什麼好事
因此為了求個吉利 才開始把「箸」念成「快兒」或「快子」
希望家裡能夠「快快有個兒子」 這種念法在經年累月的傳播之下
最後才慢慢演變至今日我們掛在嘴邊的「筷子」

另外由於筷子帶有「快快生子」之類的吉祥涵義
因此常常會出現在婚喜場合的儀式中
書中列出不少中國各民族此用筷子的特殊習俗
另外還有像是小時候爸媽會教的用筷食禮
以及筷子在一些民族治喪時所扮演的角色(死者也是要吃飯的)
作者都有滿詳盡的記述 老實說有些還滿有意思的
像是蒙古的「刀筷」 就是在當地民族的生活習慣及民族文化下
所衍生出適合一邊打獵或打仗 卻又方便隨時進食的用餐設計

書到後面比較可惜 變成作者自吹自擂藏筷事蹟的版面
老實說當初買這本書 比較希望的是可以多了解這雙小工具的內涵
當然並不是完全沒有寫到 只是似乎怎麼看就覺得寫不到肉裡
還好本來就是一本當作閒暇休息之餘才看的閒書
所以也就不怎麼要求了(如果是工具書那我應該會看得很生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