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龐大的印加帝國會被西班牙探險軍征服?
為什麼是歐洲殖民美洲而不是兩者對調?
為什麼非洲身為文明起源 現在發展卻遠遜後進的歐美洲?
在看這本書之前 自己完全沒想過這類的問題
而當初會買下這本書 也只是想換換閱讀口味罷了
只是翻開後瞬間被書中宏觀角度吸引住
不知不覺的就將橫跨五大洲 一萬五千年的人類史看完了
作者在這本書中 以地理及生物等因素
配合科學/統計的手法 述寫整個人類的文明發展歷程
並解釋各地區的文明之所以發展不平等的根本原因
其中關鍵的因素有四項 在在影響各個文明發展的可能性:
首先是可供馴化的動/植物資源
首先是可供馴化的動/植物資源
在各地區的人類文明剛開始興起的時候 通常型態都是採集與狩獵
但這類型的族群大多只能維持自身的溫飽 可勞動者都要投入食物生產
必須等到發現可馴化的動/植物後 才有可能進入農耕/畜牧階段
透過大型哺乳類的獸力與可食用植物的量產
大規模農業的興起 使農夫與牧人的產出可供養族群內的所有人
因此其他非農作者便可開始專注於各領域的分工 帶動社會文明進化
而豐富的食物來源使人口也得以成長 出現高密度的城市聚落
政治結構應運而生 也同時擁有更強悍的軍事優勢
另外由於入農耕/畜牧族群的人口與牲畜 在數量上是相輔相成
動物的疾病若發生突變 將有更多機會在密集的人群中爆發
造成族群數量因疾病而減損 但也有能產生對病菌免疫的抗體
而當這樣的族群接觸到另一並未經歷過同樣疾病的族群時
缺乏抵抗力的族群便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人口大滅絕
這也就是為什麼盛極一時的印加或阿茲特克帝國
會在短時間內被數量稀少的歐洲探險隊征服的原因之一
接著是各大洲的軸線走向 可粗分為東西及南北向
接著是各大洲的軸線走向 可粗分為東西及南北向
過去由於歐亞大陸的軸線是東西向的 在氣候上的差異較小
使得在發源地已經馴化的動/植物傳播上的障礙較低
促使各地區可直接採借已發展的文明包裹 加速族群的發展水準
而像非洲與美洲為南北走向 從熱帶到溫帶的氣候型態都有
造成動/植物在傳播的過程容易因水土不服而夭折
在各文明只能獨立發展的情況下 自然無法領先共同競爭發展的族群
除了洲內的軸線走向 洲際的交流能力也是一個重點
除了洲內的軸線走向 洲際的交流能力也是一個重點
歐亞大陸本身得天獨厚 除了有較多可供馴化的動植物之外
更有易於傳播的地理形態 使得歐亞大陸上的人類族群相較其他洲
是較早進入並持續生活在農耕/畜牧社會的
且由於非洲與歐洲連接處的地理及氣候障礙皆較小
因此非洲雖然先天可馴化的動/植物資源不多
卻仍可透過文化傳播取得歐陸的資源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根發展
但南北美洲之間除了緯度的差異 還有狹窄的中美地峽及熱帶雨林橫隔其中
南北非之間也有撒哈拉沙漠的存在 在傳播上便形成很大的阻隔
使各地的文明無法彼此交流刺激 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南美當地的部落
各自獨力發明出輪子並馴化了可做駝獸的駱馬 但兩地區從未有機會交流過
致使兩者沒能相互搭配形成能大幅提升運載量的馬車
文明發展的延遲對族群進化的影響不可謂不重
最後是各洲在面積或人口總數上的差異
最後是各洲在面積或人口總數上的差異
一個洲的面積 通常就先決定了在其之上的人口的起始規模
而在同樣的地理生態條件下 人口數量較多的區域
將會因人口的增長而面臨到生存的壓力 也會遇到許多競爭
這令文明不得不進行調適 並尋求更多資源與進步
以避免自己的族群遭到消滅或合併 因此歐亞大陸各族群文明的發展
不但息息相關更互相牽制刺激 但美洲則由於地理位置的限制
使大陸上各族群其實較像缺乏互動的獨立島嶼
無法發揮人口因數量龐大而集中起來可得的優勢
而本身就由島嶼構成的大洋洲 不管在人數或地理限制上都更加嚴苛
文明的發展高度自然更是不言而喻 且至今仍存在著影響
因此若要說人口的多寡決定文明的未來 其實一點也不為過
這本書大量引用像是考古及動植物學 甚至是基因及語言學等資訊
這本書大量引用像是考古及動植物學 甚至是基因及語言學等資訊
相互引證下抽絲剝繭推論出人類發展的真相 看起來相當過癮
很久沒有看過視野這麼宏觀的書 讓人跳脫原本文明觀念的框架
很久沒有看過視野這麼宏觀的書 讓人跳脫原本文明觀念的框架
以自然科學的方式來看整個世界的歷史
同時也能對於目前認知的社會 得到另外一種角度的思考
心平氣和的看待各族群間的不平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