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6年10月30日 星期一

惠普風範

More about 惠普風範
這是本1995年的書 以企管書籍的汰換率來看
這已經是本相當老的書了
之所以會買它 是因為它是少數我所能找到
由組織成員所親自撰寫的企業故事
有一半的目的是想透過它的故事 來讓自己在唸管理學的時候
能有比較具體的實例去佐證

這本書的前半段其實算是傳記式的流水帳
他將自己從兒時到求學 與 Bill Hewlett 如何認識
以致創業時所製造的產品規格模式都一一加以描述
所以到第三章結束時 可能都還不會有看到東西的感覺
不過到了第六章之後 作者便開始詳述
他們在利潤、創新、顧客服務、員工管理、組織、和社會責任等方面
所經營的方法和態度 到這邊就是整本書的重點所在

因為它是本老書 所以裡面提出來的觀念
其實到現在已經是每個企管人應該耳熟能詳的東西
像是 Peter F. Drucker 的「目標管理」、R. Pascale 的「走動管理」
還有 Frederick W. Taylor 的「彈性工時」
因此這本書雖然沒有什麼新東西
但是在看完後 可以幫助對學企管的人
對學術理論更為具體化

2006年10月23日 星期一

穿著PRADA的惡魔


這是一部我認為相當具可看性的商業片

影片的內容 是描寫一個甫出社會的普通女孩
在意外中進入了人人夢寐以求的時尚殿堂工作
而在老闆的苛刻 夢想的追求 以及奢華的環境中
所面臨的各種危機和挑戰

這部片很適合剛出社會或是即將面臨出社會的人觀賞
它描寫一個社會新鮮人
在現實與理想中 掙扎的心路歷程
你擁有人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而且漸入佳境 前景一片看好時
卻可能必須為此放棄許多珍惜的事物
原本的生活 原本的理想 原本的愛情
甚至是 最原本的原則跟道義
你可以用這些換來
別人一輩子可能都無法想像的生活
但是 你要先放棄你自己

面對生活的現實 面對社會的價值觀
面對自己 心中的人性 堅持
究竟要怎麼選擇?

看完這部片 每個人心裡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一樣米養百樣人 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
可是 不管所選擇的是什麼 
我覺得人都還是會忠實最原本的自己
做出屬於自己的選擇
可能那是你所認為的自己 可能那是你沒發現的自己
更甚者是你已經發現 但不願面對的自己 
畢竟 現在能真正弄清楚自己在想什麼做什麼的人
到底有多少人?

只是 在我的想法中
社會的黑暗 跟現實 其實並不是一個讓自己沉淪的好藉口
你可以說我天真 不經世事 但是我覺得我有我的堅持
如果在面對與自己衝突的環境時
沒有辦法突顯自己內心裡 對原則執著的驕傲
反而被眼前的迷離吞噬 被同化 或是可以說洗腦
那 其實著實可悲

至少 我自己是這樣認為
我也希望 當我出社會以後
能夠說出跟現在同樣的話

而且我覺得 在辭職的時候拿文件夾丟老闆
一定是一件很帥的事情

2006年10月22日 星期日

衣櫥裡有蛇

你不知當你拿衣服時
有一條蛇從你手上爬過
是件多天殺的事

昨天正在找衣服準備出門時
我看到了一條墨綠的蛇
從衣櫃的上方爬進了抽屜裡

我愣了一下 安安靜靜的拿起我的衣服
開始穿 然後整理 洗臉 穿襪子
然後坐在床的旁邊發呆

我有點被嚇到了

從小到大我都只有在書本上看過所謂的蛇
對我來說 牠不是我生活中的一部份
可是 現在有一隻蛇 正安安穩穩的躺在我的衣櫥裡
我無法想像 也無法去反應到底該怎麼辦

傻了大概三分鐘 差不多回復理智以後
我開始拿出之前房東放在我房裡的鋼管
一根 兩根 三根 然後排在衣櫥旁邊隨手可得的地方
要做什麼?

我決定要打死牠!

我開始慢慢把抽屜裡的衣服一件件挑出來
直到整個抽屜只剩下那條蛇
這時候他已經相當不安的到處亂竄了
搞的我心裡也越來越不安
終於定下心來後 接著就是重頭戲

我先拿起第一根鋼管 朝牠的身體中段釘下去
將整條蛇釘住 別再亂跑
接著再拿起第二根鋼管 朝應該是脖子的地方釘下
這時候牠全身上下只剩頭跟尾巴可以動了
打蛇趁熱 我拿起了第三根鋼管
往牠的頭一釘!到這個時候我已經開始怕了
從小沒親手殺過動物的我 今天居然幹掉一條蛇
雙腿都在發抖的感覺 腦袋裡也沒辦法思考任何事情

只見牠的尾巴抖一抖 就不動了
這時候我還不敢馬上放開手中的鋼管
我使勁的壓一壓牠的頭以後
確定牠已經死了 我才腿軟的坐在地上
慢慢的讓心情冷靜下來 然後急忙衝出門去載育甄

後來才知道牠就是俗稱的臭青母
無毒 但性兇猛 不過這麼小條
其實應該沒有太大的威脅性
我從學校回來以後 用手機幫牠拍了幾張遺照
就把牠丟到後門草叢去了

嚇死我了!!

2006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有點累

其實 也不知道想表達些什麼
看著時間一點一點的逼近 有點慌

從補習班回到花蓮以後
過了大概兩三個禮拜的懶散生活
感覺被關了很久 想逃離那種生活一段時間
只是一邊荒廢的同時 卻還是一邊焦慮
這樣是考不上的 是會考不上的

中秋節回家 看到了阿達跟景勛
兩個人都準備進入當兵這個人生階段
而為了準備研究所 我還在這裡
如果沒考上 這一年的心力是不是白費了?
如果沒考上 我的實力足夠出社會嗎?
如果沒考上~如果沒考上~如果沒考上!
每次想到這個我就覺得很煩
偏偏每天我一沒在唸書我就在想這件事情
想到我都已經快對其他事情失焦了

我知道我最近的狀況很不好
進度落後 只有管理學有跟上
報告每次都做出來都讓我覺得不盡理想
有種敷衍的感覺 我自己都很想把它重寫一遍
但又不知道要從何改起
腦袋裡纏著一堆七葷八素的事情
除了唸書 寫報告 其他就是在焦慮
連電腦也跟著棄我而去 打死都不給我重灌
雖然說我因此而不能打電動是件好事
不過還是讓我著實悶了一整個晚上

如果不是有育甄陪著我 我想我真的會精神不正常
但是最近常常被說不可靠 不能信賴
聽了很難過 可是真的是我不對
我知道我應該盡量調整我注意力的重心
不要老是恍神兼散漫
只是這種焦慮一直纏在自己腦袋裡
總是讓我無法專心思考其他事情
變成純粹照直覺去生活 然後就闖禍

我想要盡量讓自己能看起來開朗一些
我還是每天都開開心心的跟人說笑 也哄育甄開心
畢竟是我讓她感到不開心 總是要自己主動一點去化解
我也希望大家看到我的時候 都不要被我任何負面的情緒感染

只是 有時候 我也想要好好放鬆休息一下
從暑假一直ㄍㄧㄥ到現在
平常的開朗已經有點變薄弱了
也有點笑不出來
很怕書唸不夠 考不上 這是遠慮
怕又因為恍神闖禍 惹人生氣 進度落後 這是近憂
每天起床 都感到一種無形的壓力 無法擺脫

I feel a little tired...just a little...

2006年10月14日 星期六

致勝

More about 致勝
這本書是由奇異公司的前執行長
Jack Welch親自撰寫的
裡面的內容主要是在闡述他個人的管理哲學
因此書中的許多理論以及案例
都是他本人親自實行或經驗過的

書本裡面列了他認為常發生問題的二十項狀況
並且逐一述說當初在這些問題中
是遵循如何的原則去解決
以及事後的感想及檢討

其中我覺得最重要的 是書中一開始的使命價值篇
他描述了坦率至上的組織文化
並說明其優點和執行方法還有碰上的困難
後面的各個章節所碰上的問題 
也都是由這項組織文化所衍生的方案加以解決
而在後來也有提到著名的六標準差品質管理法
相對於一般艱澀的數學式解說
他是以用途、精神和優缺點為基礎作簡單明瞭的講解
比較適合一般非相關數學科系方面出身的人去閱讀

只是在克服跨國文化的部份
他的說法跟作法上有些部份無法接納
我同意做就對了跟非做不可的觀點
但是對於可能遇到的困難
只是輕描淡寫的認為只要意志堅定就可以克服
讓我感到過度樂觀了 

這本書其實可以把它當成經驗談來看
裡面沒有太新穎的理論學說
但是都是這個傳奇經理人的切身之談
比起理論性書籍 有時候看看別人是怎麼成功的
其實會有更深刻的感覺

2006年10月7日 星期六

世貿中心



這部片其實並沒有太大的視覺效果
它的主線劇情就在兩個受困的消防員身上
而且許多人期待的驚險救難場面
其實完全沒有出現
因為他們一進去 大廈就垮了

劇情的內容是在描述
當他們受困後 如何彼此替對方加油打氣
保持彼此的清醒等待救援
而雙方的家庭所面臨的心理煎熬
丈夫有沒有進去?有沒有逃脫出來?
現在他在哪裡?什麼時候回來?
甚至有沒有辦法回來?

導演用的手法相當平實
主要是想如實呈現 當時人性的光輝和勇氣
因此對於角色情緒的刻劃以及劇情的張力
其實都有一定的水準
所以雖然不刺激 但是並不悶
不過如果想看動作片的話 可能這部片並不適合

企業巫醫

More about 企業巫醫
總算看完了
這算是我讀書計畫起跑以來 
份量最大的一本書
可是還有藍海策略 致勝 策略九說
好像都是一些會很撐的書

言歸正傳

書的一開始 就以一家企業顧問公司
其內部所發生的買書衝銷量的實際醜聞為例
目的是打破讀者對於企管理論書籍的崇拜與憧憬
這也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這本書的內容 主要是以批判性的觀點出發
對坊間流傳的許多著名企管學說做探討
它將許多企業個案及大師的論點
以主題性的章節 加以統整及比較
並且站在對等的立場做出評論 繼而加上自己的見解 
對許多理論下了不少具有參考價值的詮釋
而對於那些過於偏頗或流於空汎的論調
更是毫不留情的給予嚴厲的貶挹
相對於市面上普遍推崇闡揚自身觀點的風氣來說
這本書有種讓人耳目一新的觀感

應該每個人都有這種經驗 
你可能要買某種書 譬如小說或散文
可是並沒有想要特別買哪一本
當看到架上 滿滿一排的書
充斥著許多知道或不知道的作者及書名
其實真的不知道要買哪本好 

尤其企管理論的書籍 每本都說自己很重要
都說企業需要的就是這個 是當務之急
可是你一定知道有些書在虎爛 只是不知道是哪些
如果真的這麼神 那怎麼還會有人跳樓?

其實書中所傳達的 並不全在於書本的內容
它能讓人知道 可以用怎樣的角度及態度 
去看待所學的東西 所在接觸的知識
並且將其轉為個人化的實際想法
裡面的批判性思考方式 才是真正的價值所在

畢竟企管理論的領域比想像中還要良莠不齊
如果真的全部都信甚至全部都照做
恐怕是那間公司的一場近似文革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