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我從沒聽過 更不在我的讀書計畫內
會接觸到它其實是因為跟班上去金崙跨年的時候
上路後才發現自己忘記帶書出門了 對於習慣用看書打發時間的我
這是個讓我稍微感到意外的處境 文凱就是在這時候遞了這本書給我
感謝他解救了我幾個小時的車程上 不知道該如何打發的窘境
由於是談「窮中吃」 因此書中提到了許多平民小吃
如蘿蔔及泡菜 或是牛肉麵之類的
如蘿蔔及泡菜 或是牛肉麵之類的
更詳細描寫了多種食物的細節 多直接以食物名為題
看完作者的下筆才打從根本體會到 看似平凡無奇的一桌飯菜
背後是從何而起 蘊藏了多少深厚的歷史
拿平常最常吃的牛肉麵來說好了
它其實是移居台灣的外省人創出來的名堂
台灣的牛肉麵據說是從高雄的岡山開始衍生它其實是移居台灣的外省人創出來的名堂
主要是因為岡山是台灣有名的豆瓣醬產地
特別是辣豆瓣醬 台灣各地無出其右
因岡山地區當年的移居人口中 有相對較多的四川人
辣豆瓣醬就是從這些人手中所產出
而之後有人將辣豆瓣醬 依據四川人燉牛肉的方式加入麵條
衍生出今天的台灣傳統牛肉麵 並且從岡山而廣泛的流傳全台用以佐証的就是今天牛肉湯的料理 就正是完全基於豆瓣醬而發揮的
只是看完這本書有一部分打擊到我 作者提到專一與標準化的問題
現在的一般人對於食材與流程標準化或許相當習以為常企業界也認為這是維持成長品質的不二法門
但是在華人既深且廣的飲食歷史薰陶之下
真正的美食 還是出自於街頭巷尾那些一做幾十年
就只做烤鴨或滷肉飯 單一而專精的手藝
這讓現在埋首於標準化的我來說 是相當不偏不倚的一槍
我沒看過什麼美食書籍 所以對這本書的優劣無從置喙
但是這本書裡的筆觸相當親切且細膩從作者個人簡約的生活風格切入台灣的飲食文化
書中提到不少存在於過去或現在的餐廳
但並不會讓人覺得是商業化的推薦
反而從其中感受到每間或每種餐廳的背後
屬於台灣甚至華人那份吃中的怡然
對有些人來說 他們吃的不只是餬口之物
而是在吃屬於他們獨有的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