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距離看完其實已經很久很久了 大概三年以上了吧它算是一部小品電影
改編自「山中歲月」的作者Peter Mayle的另一本著作「戀戀酒鄉」
其實整個故事沒有特別高潮迭起的地方
主要只是想表達許多人生活在世界上的哲理
Russell Crowe在劇中飾演的一個急於功利自私自利的證券市場操盤手
因緣際會中來到了法國普羅旺斯 開始憶起當年在此地長大的種種美好
不自覺地修正了自己的人生的方向
我曾經很輕狂的在學校橫衝直撞 那時滿腦子就只有自己的夢想
那些曾經被許多大人跟身邊的人都瞧不起的夢想進了研究所以後 不知怎地
滿腦子都被金錢或學位等等實際面的東西佔滿了
有人說這是長大了 有人說這是成熟了 有人說本來就該這樣子
這時後想起這部電影 突然有了許多感觸
我是為了工作而活著?還是為了生活而工作?
到底現實與夢想有沒有可能平行?或是只能二擇其一?
劇中的男主角可能會是未來的我 工作時間遠超過十二鐘頭
忽視了家人朋友及愛人 追求的名利奪取了時間以及健康甚至愛換來的或許只有銀行裡的一連串數字罷了 這是我要的生活?
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會說:
「這是環境所逼!」的確 問題似乎都不在自己身上 我們背負著許多責任
「沒辦法!不然要怎麼辦?」
「你以為這是我想這樣的嗎?」
許多事情是不得不如此為之
而這部電影想要破壞的 就是這樣子的自我設限
劇中男主角的老闆要用高薪要求為他賣命 卻只得到一句回覆:
「你什麼時候有空打開保險櫃欣賞梵谷的名畫呢?」追求工作確實可賺取金錢換得許多物質上的滿足
但許多人卻無福消受如此寬裕的生活 在求取這一切追求地位象徵時
或續該回到最初的本質去思考 我們常常偏離了自己當初的軌道
因為習慣可以讓人找到許多故步自封的理由
讓無法前進的步伐 全部都變成無從選擇的外部責任
會在這個時候想寫一下這部電影 要說原因我也不甚清楚
可能跟前陣子聽到五月天的新專輯有關吧那張專輯叫做《後青春期的詩》
九把刀也用同樣的名稱寫了一本小說
封面的話是這樣說的:
「我們要對十年後的自己投下一張信任票。絕對……絕對不要成為我們看不起的那種大人。」
是的…絕對絕對絕對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