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2009產業電子化產學合作研討會

論文被這個研討會錄取其實是意料之外
當初劉聰仁只是叫我把之前的半完成稿給他
似乎有意思改一改要拿去投稿
本著多一份研究的曝光度總不是壞事的心態
(反正也不是叫我改~)
我就不假思索的把該給的內容都給他了


還真的就上了!o_0


收到錄取通知以後 劉聰仁叫我去處理報名的事宜
我才好好的看了一下這個研討會收的論文
結果……全部都是工學院出來的論文
一堆像是「RFID」還有「MRP」之類的陌生名詞
裡面還有一篇的作者是我當初的校外阿宅口委
記得他好像是「電腦與通訊工程學系」的系主任
從專業領域來看 我是怎樣都沒想過我會跟他出席同一場研討會
崔爾雅聽了這消息後 倒是在我意料之內的開譙了

『你能不能投些我也可以一起去的呀!!』

雖然多了一篇學術產出值得高興
但是因為是在台北舉行 報到時間又早
所以我本來打算只要去吃便當跟睡覺就好了(呵欠)
結果再度出乎意料的是 研討會的內容出奇的新鮮跟精彩
原本已經完全準備好要點頭的我 閉著眼睛聽了幾句演講以後
居然整個精神慢慢都來了 尤其是D-Link和AUO兩間公司的內容
前者在分享全球資訊化的經驗 說白一點就是幫企業導入ICT
演講者提到目前正在幫杜拜的Hotel Burj Al Arab(帆船酒店)進行專案
其中一個方向就是要將電話客服全拉到東南亞去 以減低人事上的成本
當初在《世界是平的》的書裡看到的願景突然躍然眼前
那種雀躍跟佩服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懂

後者則是在講述自身在供應鏈管理上的優化
裡面除了提到企業電子化的概念之外
還將近年來興起的「綠能」概念納入供應鏈管理當中
這時候才知道餐飲業的BOM表 其實在應用上只是初窺門道而已
當放入全球運籌操作時 才叫做真正的淋漓盡致

最後一場的演講者是前進國際的董事長
他主講的是近幾年來資訊科技業的發展趨勢
裡面提到近十年來科技產業最常出現的 就是「併購(Acquisition)」
Microsoft買下Hotmail跟Tellme IBM買下Cognos
Oracle買下Hyperion跟Sun(這我真的有嚇到)
目的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營運模式
不管是硬體商亦或軟體商 通通致力於轉型為服務供應商
而在大量併購與整合的動作下 系統在異質性上將越來越小
企業所得到的解決方案將是融合硬體與軟體
以至於服務甚至包括技術的套裝
因此異質系統的整合將不再是問題 取而代之的則是套裝方案的管理
如何讓一組又一組的模組完美協同運作 才是企業在E化上最大的課題

末了演講者提出一套老而彌堅的經商之道
算是這次受用最大的
  1. 人無我有
  2. 人有我優
  3. 人優我廉
  4. 人廉我快
  5. 人快我變 
簡單來說 一開始的投資一定要有未被滿足的「市場利基」
才能創造支撐成長的利潤
而競爭者與日俱增 因此必須利用「經驗法則」改善自身的供應
當競爭者再度跟上時 則是要以打開的市場
產生「規模經濟」以壓低成本

但若成本優勢也開始遭受威脅呢?
這時候就是要透過「資訊整合」來取得及時反應的優勢
基本上產業競爭至此已激烈至無以復加 
短短的幾個字內含的可能是幾十年的市場興衰
若要再度突破取得新的領導地位 
便要倚賴「創新研發」重新取得「市場利基」
而這套經商之道 又會從頭再度開始循環

很難得的一次體驗 有機會接觸另一產業的生態
其中先進的發展著實讓我重新開了眼界
就連學生的論文發表內容也不斷強調著創新再創新
比起餐旅產業的文火慢熬
科技產業的市場存在著一股截然不同的撕殺狠勁
(也難怪電子新貴每天都要冒著被抬出公司埋的生命危險)
感謝劉聰仁 沒有他這次的誤打誤撞
我可能又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侷限住了

2009年9月24日 星期四

品牌密碼

More about 品牌密碼
老書一本 也是從圖書館裡拿出來的
裡面的觀念有點雜 除了核心的品牌的養成觀念之外
還將延伸詮釋到網路品牌跟個人品牌的規劃
感覺作者的野心有點大 但追求廣度的同時反而在深度上失焦了
加上年代有點久遠 所以價值有些薄弱了
不過還是有些基本概念值得參考

作者認為品牌的形成 在於對消費者心靈的掌握
一個品牌在意識上需要有足夠的立體感
才有辦法在消費者心中具形化
而在協助品牌擁有生命時 作者提出四個必須重視的向度
  1. 功能向度
  2. 社會向度
  3. 個人精神向度
  4. 群體精神向度
基本上功能向度較好理解 也較易達成
因為其中的內涵就是泛指一切產品與服務 
所能帶給消費者如品質或效能之類的的價值
社會向度則是指品牌是否能帶給消費者在社會上的關聯性及認同感
最好的例子便是Harley的重型機車社群
行銷宣傳時必須透過強調品牌在心理上的獨特性或優越感
以創造顧客認同上的凝聚力

而另外兩個精神向度則比較抽象
個人精神向度著重於消費者如何相自身的個性投射到品牌之上
並將品牌形象視為其所嚮往及追求的精神
就像許多人抽Malboro的香菸時
潛意識會希望自己擁有「孤獨牛仔」的陽剛味
這部分的概念其實就是所謂的「品牌認同」
在Aaker的《品牌行銷法則》有相當多的著墨

至於群體精神向度則是偏向所謂的公關形象
目的是建立市場對品牌在心理上的認同感
如美體小舖宣誓「非動物測試」的動物保育立場
以及近來各大車廠開始強調新車款在節能減碳上的環保出發點
都是在於讓自己能成為社會群體意識中的精神典範
至於要如何賦予這四個向度骨架實質的血肉
作者認為可透過六個元素加以灌輸
  1. 產品/利益
  2. 定位
  3. 風格
  4. 使命
  5. 願景
  6. 價值
前三項的設定期間較短 時常會根據不同產品及市場而改變
但在後三項的塑造上 則是需要企業長期投資累積的基礎
使命是品牌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 願景則是定義品牌的未來
而價值則是如「誠實」或「創新」等能讓品牌贏得顧客信賴的無形信念

還滿普通的一本概念書 不過好處是在於
它提供了建立品牌時較具體的概念
對於品牌經營有興趣的人可以翻一翻
不過不需要花太久時間去讀沒關係
畢竟它是真的老了 真的老了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Google定位

很屌的一個新服務 最近台灣開始可以使用了
結合了Android的GPS功能
可以隨時把自己的位置在網路上給人知道
就像下面這樣子


剛剛找了陳威試了一下 我還真看到他在台北工作的地點
他也看到我在小港區的學校這邊
等晚上十點以後回家再試試看
順利的話我的顯示位置應該會移動到左營區

然後他會擷取你在Google帳戶裡設定的公開個人資料
簡單的列在人員清單裡


可以像WLM一樣自行更改圖片及顯示狀態
告訴其他人現在在幹嘛

不過這東西似乎因為涉及了許多關於隱私權的爭議
所以Google在一開始的時候設計了一些設定


它可以透過手機的GPS功能直接偵測
也可以由使用者自行選擇地圖上的某一地點做為固定顯示位置
(不想連出門買個醬油都被知道的人就可以用這招)
甚至可以選擇隱藏自己的位置
(可是要看別人的卻不給看自己的好像有點雞掰)
而這項服務目前支援下列的手機:
  1. 採用Android作業平台的裝置
  2. iPhone與iPod Touch行動裝置(即將推出)
  3. 大部分彩色黑莓手機(BlackBerry)
  4. 大部分Windows Mobile 5.0+手機
  5. 大部分Symbian S60行動裝置(Nokia Smartphone)
這東西很妙 方便之處在於找人實在是不費吹灰之力
而且又結合了「路線規劃」的功能
剛剛就有試了一下怎麼去找陳威
系統還真的告訴我要怎樣一路往台北前進
雖然目前還停留在娛樂的效果
不過很讓人期待以後會有怎樣的應用服務出現

但日後如果這東西真的推廣出去
不管老師要找學生 或是老婆要抓猴
好像怎樣逃都躲不掉
而且如果女朋友要我裝這東西
那…這…我……0rz



我是不是把這文章刪掉比較好?

2009年9月22日 星期二

是誰把你的商品擠下貨架? 

More about 是誰把你的商品擠下貨架?
這本書的主題是在講零售商與製造商的銷售戰爭
算是跟我這兩年來所著重的餐旅專業偏得比較遠了
不過由於看了《便宜是好事》之後
想要對「向下好省」的新興消費趨勢再深入了解
所以又從圖書館挖了這本書出來看 當作是延伸閱讀

書裡一開始的趨勢說明就與「向下好省」的概念不謀而合
當中提到零售商本身所生產的通路品牌
因為本身大型通路所擁有的成本優勢
加上品質已開始可與原本製造商的品牌競逐
使得其消費者在經濟萎縮時期
逐漸將品質相同但價格較低的通路品牌 納入購物組合的考慮之中
許多人認為通路品牌的崛起與經濟衰退有明顯的正相關
但從許多數據卻可看出 通路品牌在經濟衰退時的成長是永久性的
也就代表說通路品牌在經濟衰退時趁勢展現的品質 
受到消費者肯定之後 使其所產生的成長幅度
脫離了經濟循環的影響

 通路品牌主要可分為四大種類
  1. 無名品牌
  2. 模仿品牌
  3. 高價通路品牌
  4. 價值創新品牌
基本上無名的低價通路品牌 主要是衛生紙或碗盤等基本功能性商品
用以防範其他低價折扣商產品的攻勢 並填補陳列空間的成本
期望能吸引一些對價格敏感且無品牌忠誠的消費者
但由於獲利能力一直受人質疑
且還有可能侵蝕到其他高價或高獲利的通路品牌
因此近年來已漸漸式微

取而代之的 便是印上商店名稱的「模仿品牌」
這類產品最大的特點在於 它們無須負擔新品上市的風險
通常都是等製造商的產品開始熱賣後
它們便推出包裝及功能都極為類似的產品 也就是所謂的「山寨版」
加上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的操作
使得這類模仿產品的品質都相仿於正牌產品 但價格卻相對低廉
而因此獲取價格差距上的利潤 另外還可增加製造商品牌的競爭壓力
提高銷售之間的談判籌碼 以獲取更高的上架利潤
Zara便是模仿模式的佼佼者 透過觀摩各大設計趨勢的產品
以較為便宜的材料及價格 迅速模仿後在各地門市量販銷售
使得正牌設計產品的銷售空間受到擠壓 進而創造了高額的利潤
這樣子的成功甚至逼使巴黎及米蘭的時裝秀 修改出席的人數限制
以避免Zara的設計團隊有參與並複製的機會

如果說模仿品牌靠的是逆向工程的操作
那麼高價通路品牌便是著重於顧客消費紀錄的應用
高價通路品牌所謂的「高價」 是指相對於模仿品牌的價格
但是對於製造商品牌來說 卻仍是屬於較為便宜的產品
這類產品的目標是要讓自己比製造商品牌「更好卻更便宜」
在逆向工程的基礎上 配合消費紀錄發展市場行銷研究的能力
找出顧客在熱門商品上更多的需求 並加以開發成新產品
透過獨特的包裝與商標對製造商及模仿品牌進行區隔
建立起專屬於這類品牌的忠誠度後 便可成為零售商主要利潤之一

至於價值創新產品 這一區塊其實已幾乎脫離零售商的本位
從開發商品組合到創新服務模式 都在在是一個完全創新的工程
IKEA便是一個最佳的例子 它的產品向來具備創新的設計的元素
但在銷售上卻採用零售店的方式 透過共用零件及大量製造
並在運送及組裝的過程中要求消費者自助服務 減低服務成本
便可在更好的產品下提供更低廉的價格以創造利潤

而面對零售商通路品牌來勢洶洶的進攻 
書裡對製造商品牌也提出了因應的建言
在治標的情況下 由於零售商一般並不具備生產能力
縱使已有逆向工程及市場研究的協助
最後的製造工作仍需外包給製造商
因此製造商可針對本身多餘的產能 轉而投資在零售商的訂單上
透過兼容的合作方式 在創造額外的利潤之餘
良好的合作關係亦可提高自身在零售店中的談判空間
畢竟貨架上的擺設位置向來是零售大戰中的兵家必爭之地
只是作者提到 在合作之餘仍須重視自身商品組合及品牌管理的重整
在通路品牌大舉來犯之下
唯有更加聚焦於自身的市場定位及核心競爭力
方能不在這場混戰中潰為一盤散沙 
另外若因外接訂單的利潤及工程 而對自家產品的品質產生忽視
致使消費者對品牌感到失望 更是大忌中的大忌

而治本的方式則是透過「保護」及「創新」雙管齊下
利用法律註冊技術的專利 確保產品不會遭到快速模仿抄襲
另外透過速度較快的漸進創新 及革幅較大的突破創新
將模仿者的腳步拋下
(獨特創新在此時反而高不成低不就 難以防禦零售商的模仿作風)
如此延長了產品的新鮮期 並持續創造新的產品及價值
或許才是徹底擺脫零售商糾纏的戰術
這本書算是相當紮實 每個章節及主題都言之有物
且透過案例及資料的配合說明 使得理論基礎及實務應對都相當的具體
也有可能是之前從沒接觸過零售業的內容 才會產生如此感覺
但由於其中對於品牌策略的運作有相當多的著墨
因此對於品牌這塊議題有興趣的人還是可以去弄來看看
至少自我自己而言 這次書摘所寫的內容可能還不及其中真正的20%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六

江山美人

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時候跟一個算是點頭之交的朋友
出現過一段似淺實深的對話
「你現在能這麼喜歡她,也是因為你們還生活在同一個環境裡。」
「如果哪一天你們的未來出現矛盾了,你會怎麼做?」

『當然是好好溝通啊~找找看有沒有兩個人都能接受的方式嘛。』

「那如果到底了呢?如果你必須在你想要的人生跟她之間做出選擇呢?」

『…我會希望盡可能不要發生這種情況。但如果真的走到這一步的話……』
『我會很痛苦的離開對方,然後咬著牙繼續走下去。』
這個發自內心的想法 或許就註定了我日後面對到的一些結局
現在回想起來 一個人的個性會決定他的命運
我的格局偏向自我 也就決定了與人分開的結局

比起這些 零零總總的外部因素反而不足掛齒了
所以對於過去 倒是沒什麼好抱怨的了 

2009年9月11日 星期五

ICEB2009 - Notification of Acceptance

     Thanks for your paper submission. On conclusion of the review process, we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your paper is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ICEB2009 in Wynn Macau on November 30 - December 4.
     This year, the papers accepted for presentations at the conference willbe further evaluated for possible submission to the following journalscollaborating with our conference.Kindly indicate if you would like us toforward your paper to these journals and also the journals you are interested:
  1. Special issue in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I&M) listed in SSCI
  2.  Special issue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IJEC) listedin SSCI
  3.  Special issue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 (IJEB) listedin EI
     We, once again, thanks for your participation, and look forward toseeing you in the ICEB Conference.


Regards,


Timon and Waiman

原本論文是要拿去投e-CASE的 可是因為翻譯的時間拖過頭
所以當我拿到英文稿件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 當時有淡淡的懊惱一下

結果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劉聰仁找到了另一個國際研討會 是ICEB在澳門辦的
而這次也少不了在他門下必備的臨時抱佛腳
當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 已經是論文上傳期限的前一天了
本人不得不放下手邊的單字本 馬上投入格式的修改工作中

皇天不負苦心人 我的論文審核通過了!

而且信裡還提到論文有機會透過研討會被推薦到SSCI的期刊上
雖然被退稿率應該超過99% 不過總算是個好的開始

離出國的夢想 又紮實的小小往前踏了一步

所以確定11月底要出去澳門闖蕩5天啦~喀喀喀
看這勢頭應該是一回國就要馬上當兵去了
這樣明年11月初退伍剛剛好可以接上GMAT的課程

人生就是不停的戰鬥 幼稚的男子漢才有勇氣追求連自己都會怕的夢想
所以就…衝啊衝啊衝啊衝啊衝啊~!!!

You can shine.



  一個從小聾啞的女孩,懷抱著音樂的夢想長大,卻經常遭受姐姐的不屑與打擊。正當她對自身的價值產生疑問的時候,一個流浪藝人告訴她:「音樂,只要你閉上眼睛,就能看見。」

  姐妹兩人同時入圍音樂節,由於嫉妒和害怕,姐姐在比賽前雇人摔壞了妹妹的小提琴,打傷了一直在教導妹妹的流浪藝人。姐姐自以為陰謀得逞,但是妹妹仍然出現在比賽現場,飛揚的卡農從殘破的小提琴中破繭而出,震動了所有人的心。

  這是一部相當完整的濃縮版電影,伏筆、發展、轉折、高潮、典型的人物性格、激烈的矛盾衝突,可以說一切符合戲劇的元素都在本片中一一呈現。開場的悲劇化色彩濃烈,聾啞的小女孩和落魄的流浪藝人同樣都是悲劇的代表人物。而最後的高潮運用了很多意象化的景物,曠野、蝶化、朝陽,都預示了一個新的方向。

  極具衝擊力的運動鏡頭,充滿情緒化的蒙太奇剪輯手法,和引導人物命運的卡農樂曲,都給這部影片賦以激昂的史詩感。 片子雖然是潘婷的公益廣告,但與宣傳的商業主體已無多大關係了,全片揭示的是一個勵志主題:「在困境中仍然能保持積極樂觀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強者。」

  影片裡最耐人尋味的是小女孩和賣藝老人間的對話:
「Why am I different from others?」
『Why...do you have to be like others?』
  這個廣告,折射人生。

2009年9月9日 星期三

便宜是好事

More
由於在可以從圖書館挖免費書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所以趁著學生證還沒報廢 一口氣又從圖書館搬了一疊書出來看
都是屬於那種「挺想看看但買下又覺得有些貴」的書
圖書館的資源就是在這種狀況下讓人拼命利用的!
而這本書理所當然的 就是其中之一

這是本說明消費趨勢的書 跟《奢華,正在流行》算是本質相同的姊妹書
主要的內容是在講繼「平價奢華」的現象後衍生出的「精打細算」模式
過去平價奢華的現象發生時 由於普遍所得水準是上升的
因此許多人都習於購買價位稍高但可負擔的質感商品
以滿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但在近幾年經濟開始呈現衰退蕭條 許多消費者的收入開始呈現緊縮狀態
無奈多數人的平價奢華消費已成習慣 古有明訓:「由奢入儉難!」 
在同時要維持情感需求 又要兼顧實際預算限制的情況下
消費者必須開始尋找另外節省開支的途徑
因此「向上奢華」及「向下好省」的M型消費趨勢於焉誕生

而書中針對這樣的新消費時代
提出了六項影響消費者價值計算的因素
  1. 價格
  2. 技術價值
  3. 功能價值
  4. 購買的興奮感
  5. 整合
  6. 情感的價值
這時候的消費者他們會維持過去部分故有的消費習慣
尤其是與自己在情感上具有連結的商品
因此時尚女性可能會持續維持自己在化妝品上的支出
而為人父母者也不吝於在孩子身上的花費
但是在其他不具情感連結的用品上 消費者的精打細算更勝以往
他們追求質「好」又要價「省」 冀望同等價值的商品能用最低價買到
這種現象造成最大的影響便是零售商店通路品牌的崛起
由於像Walmart或Costco此種大型零售商所推出的自有品牌
大部分的售價都比製造商品牌要來的低 且品質卻不遑多讓
以國內最為普遍的Carrefour來說 它在自有品牌上的宣言便有三項

  1. 傾聽心聲,確保新品開發符合需求
    傾聽消費者的期待,經專業的市場分析後,進行開發新產品。
  2. 嚴格品選,確保品質合乎期待
    與市場領導品牌比較後,品質同等或優於領導品牌,但售價低於市價10%~15%。
  3. 精選製造廠,確保製程嚴格控管
    委託SGS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業人員進行評核及定期抽檢,以控管其作業符合標準。
這種保證品質與需求 卻又價格低廉的通路商品出現後
消費者便開始習於貨比三家 以求找出最符合成本效益的購物組合
甚至會為自己的精明消費能同時兼顧品味及預算 而獲得情感上的滿足
至於在商品價格持續低廉 品質卻始終維持水準的現象下
衝擊最大的便是中價位市場的產品
品質及情感連結未達「向上奢華」的境界
卻又無法在同樣品質下壓至「向下好省」的低廉價格
因此根據書中的研究指出 在近十年來
優質商品與廉價商品的市場兩兩相競成長 
但居中的傳統中價市場卻不斷萎縮 
或許因為如此 過去專攻中價位而僅有少量高級車種的GM
才會在這幾年面臨災難性的破產衝擊

這本書的給我的感覺要來的實用的多
或許是這幾年的景氣實在不好
因此這本書提到的新消費型態較為切合時勢
雖然同樣的缺點是 裡面除了警告中價位市場的危機外
並未提到深入的因應對策
讓人讀起來仍然有種沒搔到癢處的感覺
不過閒暇之餘還是可以看看
會對目前經過金融海嘯過後的消費環境多一分了解

2009年9月7日 星期一

TOFEL iBT

我發覺自己太天真了

當初TOEIC考了650分 原本想說這種聽跟讀的程度
拿來應付TOFEL的考試應該還算勉強撐得住
如果讓我拼一點 說不另三個月過後 80分就可能衝上去了

狗屎(Bullshit)~
兩個考試根本是天淵之別

除了閱讀還勉強靠著這兩年看Paper的差事維持著
聽力在敘述的速度上至少比TOEIC來的快一倍
口說目前只有到能跟外國人用簡單字彙青黃不接的哈拉而已
寫作…根本就跟屎一樣 從小到大根本沒碰過

現在最根本的問題是 「少壯不努力」
這幾個月念下來 才發覺自己的單字量少到塞牙縫都不夠
閱讀有些還可以用前後段的文意去判斷答案
聽力真的是…一個單字沒聽懂 心一虛
接下來的內容幾乎就是兵敗如山倒了

而且就算單字背了 反應性也是個問題
很多文章現在用看的算是可以看得懂八九成了
可是一換成用聽的 原本會的單字照記錄是掛掉一半以上
然後整篇文章的下場又是「爆」了

很大的瓶頸 而且基本功的問題還真的沒啥靈丹妙藥

周鮑伯叫我趕快去背文章 可以同時練習文法跟單字還有寫作上的應用
一個已經走投無路的人 有時候任由過來人宰割會是比較聰明的做法
所以我要開始用練習口說的機會順便背文章了 希望一段時間後能改善



不然……就幫我叫個女人吧!(大誤)

2009年9月6日 星期日

請問總統先生



這部片的背景是美國史上有名的「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
在1972年的總統大選中 為了取得對手民主黨內部競選策略的情報
以共和黨Nixon競選團隊的首席安全問題顧問James W. McCord為首
總共5人闖入位於華盛頓水門大廈的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辦公室
在安裝竊聽器並偷拍有關文件時當場被捕
事件發生後Nixon曾一度竭力掩蓋開脫
但在隨後對這一案件的繼續調查中 政府裡的許多人被陸續揭發出來
並直接涉及到Nixon本人 從而引發了嚴重的憲法危機
而在之後Nixon多次以公權力企圖掩飾犯行 招來國民嚴重指責
直到被三度彈劾才黯然辭職下台 從而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辭職的總統
而後續只要有關政治醜聞事件 幾乎都會被冠上「門(gate)」字

而片中的主題則是放在1977年的夏天
英國知名脫口秀主持人David Frost
策畫了一個新聞談話性節目 準備要訪問卸任總統Richard Nixon
Nixon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宣揚之前的政績 好蓋過之前的負面印象
Frost則希望這次訪問能成功挖出更多密辛 甚至讓Nixon向世人道歉

這部影片並沒有什麼華麗的特效或動作
整部片的主軸就是Frost與Nixon在電視訪談中的過程
包括事前的準備 事中的進行 以及事後的回應 
但內容卻相當好看 尤其是飾演Nixon的Frank Langella
他將這位倔強卻落魄的總統詮釋得維妙維肖
完整的呈現出訪談中Nixon的心境變化
讓觀眾在前三次的過程看到Nixon的談笑風生時 不由得跟著而心急如焚
卻也在最後一次看到Nixon因為失敗而落寞時 奮力振臂而直呼痛快
如同Heath Ledger之於《黑暗騎士》
Frank Langella的確稱的上是這部片的靈魂人物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的是Nixon「打太極」的功力
用大人的觀點來看 就是「說話的藝術」 再直接一點就是「牽拖」
最明顯的就是在第一次訪談時 Nixon總共花了23分鐘
回答一個只是開胃菜的問題 還輔以故事及手勢加強效果
不論是在拖延時間或是行銷自我的方面 都可說是打太極的極致
一個完美的演(ㄗㄨㄟˇ)講(ㄆㄠˋ)者(ㄨㄤˊ)
另外還有Kevin Bacon所飾演的總統隨扈
在影片中不時流露出欲保護Nixon的情感
但意識到大勢已去時卻又不流於盲目 
演得恰到好處 也為這部影片加分不少

而最精采的莫過於Frost在最後直搗黃龍的三個問題
『你是否承認曾做出法律所不容許的事?』
『你是否濫用了總統的職權?』
『你是否辜負了美國人民的期望?』
我想對於台灣的觀眾 在經歷過陳水扁家族的貪腐事件後
聽到這三句話的第一個感覺 應該都是心有戚戚焉吧

附帶一提 Nixon曾在訪談一開始時提到 要記得把他擦汗的畫面移除
看似不起眼的一個提醒 其實具有背後的歷史意義
Nixon曾在1960年 與Kennedy進行美國史上第一次總統候選人電視辯論
由於電視的視覺效果 Nixon的許多細節在氣勢上與Kennedy相差一截
其中一項敗因便是Nixon易於出汗的體質 他途中必須頻頻拭汗
這樣一個小動作透過電視忠實傳送後 讓觀眾視Nixon為缺乏自信的輸家
而Kennedy反在電視辯論中拉起原本落後的人氣 奠定反敗為勝的契機
這次的辯論可說是電視媒體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讓電視在日後政治活動的宣傳工具中 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