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9年11月6日 星期五

選擇的自由

More about 選擇的自由

大學的時候曾經一直疑惑 經濟系為何要收在社會學院而非商學院
但在看完這本書之後 才了解到自己認知上的狹隘
因為經濟的考量 其實是人類一切行為的基礎
它的應用層面廣及政經法教各種面向 若單從商管的角度切入
這種做法跟以管窺天沒兩樣
這本書是近代的經濟學大師Milton Friedman的著作
性質跟《國富論》有點像 都是通論型的書籍
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撰寫的背景已處於近代的社會之中
因此如果說《國富論》是曠世的鉅作
那這本《選擇的自由》應該就堪稱是當代的經典吧

現代的經濟思維 可粗分成「計劃經濟」與「自由經濟」兩大學派
計畫經濟強調政府干預的角色
贊成政府以大量對公共建設的投資來帶動經濟的繁榮
其中的代表人物是John Maynard Keynes 
而以Adam Smith為開山始祖的自由經濟學派
則認為政府的干預應降到最低 讓市場中「看不見的手」進行操作
以最自然的方式來進行經濟活動

要說這本書最大的啟發 應該就是透過歷史和生活中的許多對照
將許多看似立意良善的觀念一一打回原形
才發覺許多制度事實上不但無益於弱勢族群
反而是幫助利益團體掠奪大眾的資源

計劃經濟的最常被忽視的限制 就是政府的運作能力
太多生活經驗告訴我們 政府其實是缺乏能力及效率的機構
拿交通運輸來說好了 公營的鐵路局不但年年虧損外加服務品質低落
現在的某些行車時間還比數十年前緩慢
相形之下 民營的海陸空運輸公司由於競爭的存在
自由市場反而容不下這種爛到出汁的企業
而公家單位滿滿一辦公室的公務員都搞不定的事
到了民營企業經常一個員工就能遊刃有餘
這些狀況都在在顯示政府其實並非一個具備高效能的組織

許多人都期望用政治手段解決經濟問題 書中認為這種干預的作法
反而會將原本單純的問題扭曲變形
消費者都厭惡商人哄抬物價 因而希望政府能有效管制價格
但這樣的施政卻容易促成黑市交易
畢竟當少量的供給在不合理的低價上銷售一空時
剩餘的需求唯有透過非法的途徑加以滿足
若公權力強力取締黑市交易 結果賠錢的 生意沒人做
最後導致商品在市場上絕跡 這並不是計劃經濟一開始的理想

制定最低工資 則是另一政治強力干預經濟活動的實例
在自由經濟的立論上 工資及所有產品的價格
都應該透過市場機能自然決定
高額工資自然能吸引替企業創造利潤的人才
不合理的待遇也會被社會屏棄淘汰 而政府「好意」規定工資的水準
原本期望在社會最底層的人民能因而增加收入
但不合理的工資額度 將迫使企業聘用外勞甚至外移產業以減低成本
那些原本受到這項制度照顧的人 反而由低收入轉為無收入

而計劃經濟中最大的內憂 應該就屬「利益團體」的存在了
他們的影響力不僅在產業之內 更可透過政府的「好心」干預
直接威脅社會既有的工作機會乃至生計
像工會透過認證制度 限定唯有執照者可營業的作法
有部分的動機就是希望讓許多高薪的工作機會 可以僅由少數的人分享

其中還有提到福利國家的議題
社會普遍以為政府的養老措施或是失業時領取的補助金
都是理想的社會福利制度
但是天下「他媽的」絕對沒有白吃的午餐
由於政府本身並沒有任何生產力 一切的政績都是納稅人的錢堆砌而成
加上利益團體時而扭曲租稅及社會福利在分配上的公平性
有些人甚至透過制度的漏洞避稅 為自己的荷包錦上添花
結果真正付出稅金的受薪階級 到頭來可能反而卻得不到應有的照顧
全民健保或許就是個寫照 在不管論貧富一律補助的前提下
看病愈多補助愈多  反正健保費繳的就是那麼多 不看也是白不看
於是乎許多人會在過年或出國前 到醫院去拿一袋袋的藥備用
用不到的就丟 許多醫生也睜隻眼閉隻眼
因為看診的人愈多 用藥量愈大 愈能幫助醫院的營運
只是昂貴的醫療成本就在這種畸形的默契下付之東流

經濟學本身經常涉及到許多艱澀的名詞及觀念 大都令人難以親近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 或許就是在內容的深入淺出
可以讓人真正了解經濟學的實質內涵
經濟學主張的「自利行為」 可說是一切社會行為的起點
不管是自身的投資理財 亦或幫助釐清商業行為甚至世界趨勢
這都是一門必修的通用學問  對於經濟學向來一知半解的我
這本書或許可以說是幫我紮穩基礎的最關鍵教材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