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More about 誰賺走了你的咖啡錢

這本書應該這幾年比較有名的經普讀物了
跟《頻果橘子經濟學》比起來
它的內容中所探討的層面較廣而深
從咖啡的價格一直到國家經濟的發展都有所涉獵
算是一本很好的生活經濟入門書

它並沒有踢爆太多經濟的黑幕
不過一開始倒是用一杯咖啡破題 解釋了定價組成的基本原理
通常一杯咖啡的成本 其實並不到售價的一半
而導致其中差價如驚人的原因 主要是因為「店鋪租金」
因為最吸引客人光臨的鋪面有限 物以稀為貴
因此某些黃金地段的租金時常被抬成天價
就像當初高雄開始蓋捷運後 各站周邊的地價瞬即水漲船高一樣
故差價中賺最大的獲益者 其實並非店東 而是地產商

商家在設定價格時 也會透過一些策略誘使消費者「浪費」
書裡提到一個很生動的例子 「公平貿易咖啡」
這種咖啡標榜給付給咖啡農合理價格 因為成本提高所以價格較昂貴
但其實咖啡價格佔整杯咖啡的百分比相當少
一杯公平貿易咖啡所增加的成本還不過一毛
作者聲稱就算用市價的兩倍到四倍來收購咖啡豆
也不會明顯增加整杯咖啡的製作成本
因此「公平貿易咖啡」之所以昂貴 
僅是利用「慈善顧客」不介意多給的心態 伺機賺錢的藉口而已

作者還提到超級市場的「減價」策略
他認為減價除了一般促銷宣傳的功能外
其實還有一部分的用意是在測試顧客對價錢的敏感度
相對於「貨比三家」的傳統智慧
作者反而提倡在同一家超市購買一般生活商品
因為不同「檔次」的超級市場
其實同一件商品的價格差的並不多 一樣可以省錢
之所以會讓人感覺超級市場在檔次上的分別
原因只是顧客在不同超市中所買的東西不同罷了

另外最近常看到的論點 「外部成本」的概念也在這裡出現
作者並非右派的經濟學者 不會盲目崇拜自由市場
亦不會強置自由市場於道德之上
然而他認為空談理想無助於現實需要
比起「說之以理」或「動之以情」 「誘之以利」反而符合人性
與其制定許多強硬的汙染法規 不如透過計算汙染成本
將「排污權」以公定價格販賣給所需產業
進而有效的控管汙染 並從其中取得額外的效益
「環保團體之所以大唱道德高調,是因為政府沒有明白指出我們的行為會讓環境付出什麼樣的代價。如果政府做到了這一點,環保人士大可從經濟的角度出發,為自己據理力爭,比較不會以「衛道人士」的姿態出現,而環境也能更有效地改善。」
這跟《世界又熱、又平、又擠》裡能源運用的想法
其實有遙相呼應的感覺

至於後面開始提到經濟對政治及金融面的影響時
反而沒有辦法激起太多共鳴 畢竟之前已經看過了《選擇的自由》
《國富論》也都是著重於政經的描寫
這本書的內容相比之下就顯得不夠深入

作者在其中的一個章節
寫下了一段發人深省的結尾
「經濟學其實與 GDP 的關係不大。經濟學談的是誰得到什麼,以及理由為何。所以空氣乾不乾淨和交通順暢與否,也是經濟學的一部分。……因為要讓生活變得更好,必須是從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角度來衡量。人生絕對不僅僅是錢而已,這一點,連經濟學家都知道。」
這或許才是學習經濟理論時 必須抱有的正確心態
畢竟錢永遠只是一份工具 並非一個人生在世最終的目的
這本書對於想要了解經濟學概觀的人 應該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
從兼容並蓄的觀點切入 會讓以後的思考靈活許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