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丸是主食,這類商品過去利用大眾行銷技術的效果非常好;MySpace、YouTube等新行銷工具都像聖代上的配料。如果你在肉丸上加上這些配料……會如何?」當初會對這本書有興趣 就是被封面上的這段文字所吸引
畢竟新時代的行銷工具與過去的傳統思維 落差已經愈來愈大
但許多企業都想要用這些工具為自己錦上添花
在這個新時代的潮流中插上一腳
卻始終忽略了自己的文化與風格究竟是不適合
因此本來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是抱有期待的
只是…也不能說期望落空
但是這本書離我真正想吸收的東西還有點距離
書裡面最關鍵的思想是「組織總是得配合媒介」
過去的行銷時代 大多是為一大群人製造相同的產品
再藉由大量資金的投入製作廣告並大量生產
因此在過去傳統的行銷模式中
行銷工具是由企業所掌握 透過資訊的發佈影響消費者的行為
但是在這樣的傳統思維上 若是貿然踏入所謂Web 2.0的世界
意圖使用新的概念或技術在新興市場上分一杯羹
那其實到最後只是浪費人力物力以及時間罷了
畢竟新時代的行銷工具擁有與過去截然不同的性質
諸如「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溝通」以及「長尾市場」等
都不是傳統行銷思維所能面對及應變的
因此作者認為 在使用新行銷工具之前
首要必須先確定的
在於「要怎麼變成能夠利用新行銷來成長茁壯的組織?」
畢竟新時代的行銷影響的並不僅僅是消費者的感受
更包括了所製造的產品 以及製造產品的方式
組織必須轉變為能與新行銷同步
否則不但沒辦法應用新行銷工具的特性獲益
更會因為忽略其中存在的「許可」或「承諾」的特性
反而破壞了過去與消費者所建立的關係
書中列舉出了不少新時代行銷的趨勢
也放了不少用以佐證的案例
但由於結構過於鬆散沒什麼一致性
所以其實看起來會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
不過裡面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新行銷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自己下海玩的能力。」因此目標不應該是創造一個網站或平台 或是自我感覺良好的產品
然後妄想別人肯花時間去學習它的運作方式 甚至開始建立口碑
正確的做法其實應該是直接讓自己投入群眾所熟悉的場域
開始跟大家對話 並找出社群間所關注的重點
再加以配合推出能引起反應的宣傳討論及商業活動
唯有拋棄由上而下的心態 你才能真正與新媒體相處融洽
這本書給的都是些大而化之的觀念
比起我想看的一些比較深入而紮實的論證
它給我的東西著實沒想像多
加上這本書裡提到的新行銷工具已經是我鑽研許久的東西
裡面很多觀念其實對我來說已經有些理所當然
因此這本書會比較適合給行銷的初學者看
至少可以讓人對新舊時代行銷的差異 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