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算是我第一本接觸生產管理方面的書吧
本來一開始是沒打算買它的 因為我對這兩方面其實興趣不大
是為了之前在系統公司的面試 才緊急抓來惡補一下
結果面試當天 完全沒問到我對資訊系統的概念…
(不過反正那時我也還沒看完就是了)
書裡提到最多的 該是管理資訊系統在概念及架構上的改革
過去許多因應組織制度而產生的系統 都偏向「命令-控制」型
主要是由經營團隊下達指示 再由各部門逐一執行
但這樣的系統運作在巨型的全球化企業裡
會因為資訊的蒐集及決策的傳達 消耗掉大量的時間及機會成本
加上如今市場需求的變動不斷加速 商品壽命日益減短
延遲的發生往往會成為經營上的致命傷
面對這樣的問題 所需要的便是「感測-反應」型系統的催生
從系統機制的角度來看 「感測-反應」型系統的概念
其實就是之前在自己畢業論文裡提到的「服務導向架構(SOA)」
由於這種新興的系統架構模型使用的是開放的標準
對於異質系統整合度相對偏高 加上分散的元件可任意重新組裝
配合「感測-反應」型的共同決策再授權作法 各部門可以視其需要
組合最適合該業務卻不與母體相互衝突的子系統
如此才能落實對市場「徵兆」的迅速彈性因應
加上SOA是以流程作出發點規劃系統
因此也比過去以架構限制流程規劃的作法多了對組織的契合度
另外在工廠管理的部份 也有提到一個相當有趣的應用
應該還滿常聽到的-「射頻識別技術(RFID)」
算是一種通信技術 可透過無線電訊號識別特定目標並讀寫相關資料
目前大部分的應用都是在零售及倉儲的部份
藉由RFID的即時傳送紀錄掌握庫存及銷售的最新狀況
而在書中則指出 RFID的即時傳送優勢也可應用在現場管理上
透過將RFID容入工人及原料甚至生產線之間
便可在靜態的環境下同樣掌握現場動態的運作
甚至在現場生產流程所產生的變化也可一併成為紀錄
以利企業在智慧資產上的累積
這本書因為是IBM的全球企業諮詢服務企業群編著的
所以書裡的案例清一色都是IBM過去的執行經驗
只是比較麻煩的是自己過去對生管涉獵不深
所以很多像MDD或TCP之類的專有名詞
乍看之初還真的一點概念也沒有 所以閱讀吸收上就吃力許多
不過由於IBM的技術與市場都相當的廣而精
因此也避免了像一些案例貧乏的書籍所有的以管窺天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