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一直在我的書單裡 但是因為難找(博客來已經宣告它絕版了)
所以我也一直沒有很積極地把它放到進度裡
但是最近因為找到專案管理的工作 這本書變成直接與工作相關
加上之前做產學合作案時參加PMI的講座
也讓我對專案管理多了點興趣 所以上禮拜就緊急去「政大書城」下訂
帶回家來惡補了
作者對專案管理的定義 是指在一次性的工作中
在指定的範疇(Scope)內及時間(Time)和成本(Cost)的限制下
達到必須的成效(Performance)要求
達到必須的成效(Performance)要求
因此如果這份工作可長期重複運作 那便不能算是專案
且也要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 加上預算及工作內容的規範
才能算是一份完整的專案 而這四個要素便簡稱為「PCTS」
這四個要素的關係 可用一個公式來表現:
C = f ( P, T, S )學過這種方程式的人都知道 方程式內的數值互有關聯
因此數值與數值間會因關係而產生連動改變
許多客戶會認為專案需要明確的標的
因此將四項要素所應達到的標準都加以明確指定
卻忽略了他所訂的標準 在這四個要素所構成的公式中
本身就是一個無法成立的不合理要求
因此有許多專案之所以失敗 就是在於乎略其重要的可變性
在之後的工作中 最重要的部分在於「監控」及「修正」
畢竟專案比起一班的常設管理工作 有更多的限制條件
因此若不能透過縝密的監控和即時的修正 失敗便無可避免
另外在一開始的籌組策畫過程 也要釐清策略的方向及作業的規劃
若在一開始所有人都朝自我感覺良好的方向賣命
那一個專案的資源勢必在誤解及調整的過程中產生無謂的浪費
而且專案所有的時間有限 一個人迷路是有可能害死整組人馬的
作者在後面還提到 管理專案除了注重進度及績效之外
就是「人」的問題麻煩 記得之前阿猴當兵時講了一句很深的體會
『事情都好做,麻煩的是人!』畢竟專案團隊裡的成員 平時都有自己的例行業務
且常常是因現階段可支配才被扔進專案裡
而非真正是專案需求的不二人選 平常自己的工作已經夠忙了
想要休息一下時又接到一份本來跟自己沒相干的工作
在這種心情下 如果專案經理無法給成員一個明確的目標
並營造正面的團隊氣氛 或是藉由專案滿足成員的個人動機
那得過且過的低迷氣氛絕對沒有任何一個專案會成功
真正找到工作以後 才第一次感覺到看書是帶著壓力的
畢竟過幾天就要實際上戰場了 這時候才發覺自己準備還不充分
心情只有急而已 只是這份工作目前給我的感覺都還不錯
這麼急也只是希望能早點進入狀況而已
我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專案管理師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