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人月神話


後來才發覺這本書其實並不那麼適合我看
因為主要是講軟體工程開發的 雖然裡面有不少軟體開發專案的經驗
但是有許多概念對於不是程式設計本業出身的我來說
仍然是有看沒有懂 這本書如果是讓資工轉投管理領域的人來看
應該是可以得到更多深入的東西的 不過雖然如此
它還是給了我不少重要的觀念

第一個就是整個專案的核心構想
這部分的規劃其實是需要有經驗的管理者實施專制的
常常許多專案的整體概念 是由整個團隊共同決定
但在每個人都各有所長 所重視的部分也不同的狀況下
往好的地方發展 當然是可以讓整個專案顧及不同層面而完美成長
但實際情況反而大多是整個專案產出的產品
充斥了太多看似重要 其實超過顧客需求的設定
導致整個專案到最後不僅超過預算與時間的限制
連產本的完成度及適用度都與顧客預想中差距甚遠
因此作者在這裡提到 專案的總體規劃應僅由一至二位資深人員設計
其他人的強項則是在經過規劃後的空間內再行發揮
(但在實作的同時 最初的管理人員是必須下放權力的)
如此才能確保整體規劃的概念 不至於因人多嘴雜而走樣
卻又能充分授予實作人員的創作空間

再來就是進度的管理 這其實在之前的《我懂了!專案管理 》中
就有提到基本的規劃概念 只是這本書的作者特別強調
「要徑」之所以存在就代表在這條進度線上的工作
一刻都不能拖延 許多專案之所延遲甚久
就是因為一開始覺得「只晚一天沒關係」的想法造成的
(就像發胖都是從『只是吃點宵夜而已』的放縱開始)
因此他建議進度里程碑的間隔應是一個月左右
這樣的分割才比較能給予專案人員一定的急迫感
也比較方便管理者隨時掌握進度的回報

最後則是人力的配置 許多專案在進度開始落後時
便會投入更多人力及資源去加以彌補
有資源流入當然是好 問題是新的人力投進來
其實大部分只是加重原本專案人員的負擔
因此作者認為一開始的人力規劃相當重要
就算要增加人手 也應該在察覺異樣的短時間內就做出決定
而不適到最後才一股腦地灌人頭
畢竟要協助這些新進人員進入狀況 甚至還要視需要加以訓練
已經焦頭爛額的原班人馬並不會因為人數變多而感到雀躍
只會想一腳把這些搞不清楚狀況的傢伙全部踢出去

明天就要正式開始上班了 這幾天忙的也就是這些工作前的準備
專案管理對我來說其實是個半生不熟的領域
畢竟我也只待過一個小型專案而已
只希望這些準備功夫加上經驗之前的短短的實務經驗
可以讓我早點對工作上手 不然我當初寫下自己的理想薪資是超過五萬的
要是做不到……我真的超怕丟臉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