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老實說是不難看
但如果說要有新意……只是還好而已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創意公司(IDEO?)的執行長
想當然耳 不管是這本書的書名還是作者的背景
都讓這本書的觀點很自然的從設計思考的角度出發
因此乍看之下還滿新鮮的 但是實際在我的感覺
這本書只能算是一種「主修設計 & 輔修商管」的狀態
雖然從設計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商業行為是件頗浪漫的事
但是其實到最後所運用到的技巧及概念
其實還是回到了我們平常所熟稔的商業邏輯裡
不過也沒那麼糟 裡面還是有一些觀點或訣竅
可以值得我們在思考的時候多花點心力
要說最有設計風格的做法 應該就是裡面提到的「視覺化」技術
作者認為不論是什麼樣的專案 在一開始理解或發想的時候
每個人勢必都會有些或多或少的想法存在
而每種想法都會有自己的輪廓 如果能將這些在腦海裡的輪廓
迅速具體化成一些簡單的示意圖(樹狀圖或是結構圖之類的)
那其實可以立刻讓想法產出為一個雛形 並大幅增加溝通的效率及效果
畢竟對方如果能看到一些體現於眼前的概念 理解度的上升是相當自然的
(就像我現在做網站企劃時絕對不能少掉「佈局圖」跟「架構圖」一樣)
另外就是能否讓產品有自己「說故事」的能力
作者認為說故事的能力相當重要 因為不僅可以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理解度
更能營造出較強力的傳播效果 這點在目前的行動裝置市場上
可以找到很明顯的例子(沒錯!’我就是指iPhone跟iPad!)
許多人都會思考 為何當初同時間提出的類似產品
Apple能比起其他品牌 壓倒性的在市場上擄獲人心?
其中的差別之一 或許就是因為它對消費者的訴求
是一個有關「生活」的故事…"What kind of LIFE can we expect?"
而不是"What kind of PRODUCT can we have?"
至於其他類似像是「以人為本」的概念
或是「永續共存」的設計觀 其實都是商界行之有年或普遍興起的共識
倒沒有像作者所強調的 那麼的與設計思維息息相關
不過能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去思考 總不是件壞事
雖然這本書最後有吸收到的東西並不多
不過還沒有到雞肋般食之無味的地步就是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