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忘記上次看電影看到哭 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故事的背景在一個虛構的「八八八」夜市
就像台灣各地都有的自家夜市一樣
「八八八」夜市裡面匯集了各路的攤販 每個攤子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
夜市的氣氛總是吵雜而熱鬧 並且充滿了人情味
但地產商看上這塊土地的價值後 開始千方百計的強征這塊土地
眾攤販的生存不僅面臨困境 夜市還遭到黑道分子的破壞
為了自己的生計跟志氣 夜市保衛戰於焉展開
這部片最讓我共鳴的 大概就是「夜市」這個元素了
我家隔壁就是高雄目前滿有名的「瑞豐夜市」
從我懂事開始它就已經出現了(真的是陪我長大的夜市)
一開始是小小的幾條巷弄連在一起 攤販賣的東西都還放在鋪地的帆布上
後來搬到一個比較大的舊停車場 人氣開始聚集了
攤販開始變多 東西也開始豐富了
大概就是那幾年吧 我們那個社區的小孩都還在國中小的時期
所以每個禮拜二和四 最期待的就是跟家裡拿100元的零錢
然後相揪去逛夜市 有一家賣豆花的點心車 從那時候就在開了
一直到現在有空回去走走 他們都還在賣!(不過已經似乎傳給下一代了)
雖然自己不是夜市的攤販 但不管是東港老家旁的漁市場
還是逛了將近20年的「瑞豐夜市」 都會讓我覺得
其實所謂的利益還是商機 都只是個基本的需求而已
但並不是這種地方的真正價值 真正讓人流連而感到可貴的
是它們為自己所處的地方 創造了許多情感上的連結
它們讓一家子有個一起出門的選擇 讓主婦有交朋有嚼舌根的機會
甚至讓小孩子們有了一起到處穿梭吵鬧 然後滿嘴好吃東西的美好回憶
日子久了 它們開始成了在地人共同的記憶象徵
雖然維他命比較營養 就算超市賣的東西比較衛生
這種在地市場 仍然會擁有著長期累積下來的 比別人多出一份的情感
也就是因為這份情感 讓這部電影中每個小人物的連結顯得感人
也讓原本被利益迷惑的在地議員(豬哥亮演的!) 找回可貴的人性
並在最後說出了決定性的關鍵:
「有人出入這塊土地,這塊土地才是活的。失去了這個夜市,沒人出入,沒人走踏,蓋再漂亮的大樓,也是死的!」很難想像 如果哪天我回高雄時 突然發現夜市毫無預警的被撤掉了
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
那種消失 絕不會只是僅僅撤走一些攤販就可以一筆帶過的
那將會是一種精神層面的震撼 而留下的就只有惆悵
一種屬於自己的重要回憶 突然失去歸屬的失落感
另外 藍正龍在裡面飾演的男主角阿華 是夜市自治會的年輕會長
當他在決定挺身對抗惡勢力之後 對著碩果僅存的攤販說:
「我們都是看不到太陽的那群艱苦人。」「但是艱苦人也是人,可以沒有錢,不能沒志氣,不能整碗被人端走!」在看到夜市攤販被無理的欺壓後 還能互相這樣子打氣
比起出社會後感受到的許多現實跟扭曲的歪道
這群每天在夜市裡 埋著頭默默為自己生計打拼的人們
真的讓我覺得可愛又可敬好多好多(然後我又哭得淅瀝嘩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