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點忘了那時候為什麼要看 可能只是因為自己的專業領域裡有餐飲
所以想多了解一下「吃」這件事情的一些內涵吧
不過就目前已經離餐飲很遠 看這類的書就比較像一種休息的小品了
這本書的內容還滿親切的 許多菜肴或食材都是身邊常見或日常可得的
因此閱讀起來沒什麼距離感 甚至有些內容在當下就勾起我的食慾
弄得我一大早就想吃控肉飯或春捲 實在是不知道如何是好
不過有些常吃的菜餚的淵源及背景 其實是看完這本書才知道的
拿「蒙古烤肉」來說好了 它根本不是在蒙古發源的
就像泰國沒有「泰式月亮蝦餅」 四川也沒有「川味牛肉麵」一樣
這道菜是知名的相聲演員吳兆南創的 本來只是一種新式的烤肉
但是在命名時卻卡在原本屬意的「北京烤肉」
在地名上觸及當時國共對立的政治敏感 後來乾脆心一橫改成「蒙古」
只求離「北京」越遠越安全 當時這道菜還一度被捧成高檔餐點
在當時台灣最具規模的「第一飯店」頂樓開幕 明星李麗華還親自剪綵
蒙古烤肉店極盛時期 單台北市就有超過 30 間
也造就了這道菜的庶民化 因此雖然現在盛況不再
但蒙古烤肉已成為日常生活中的飲食選擇 甚至在夜市都可看到其蹤跡
另外還有「四神湯」 小時候覺得這湯名字很威風
小小一碗就把龍鳳虎龜都納了進去 感覺喝一喝就龍精虎猛了這樣
看完這本書才知道 這湯的原名應該是「四臣湯」
取中藥的四臣為名 也就是「淮山/芡實/蓮子/茯苓」
只是因為在台語的念法中 「臣」跟「神」是同音的
因此以訛傳訛之下 「四臣湯」就積非成是變為「四神湯」了
最後讓我覺得有點嘔的是 上次去彰化找楊家懿玩時事前沒作功課
完全忽略了彰化身為控肉飯天堂這件重要的事
搞得這次看完控肉飯章節以後 心裡湧出無盡的憾恨
雖然中午去鬍鬚張吃了一份控肉便當後有稍解心裡那份饞
但是在心裡還是很認真的對自己說 下次有機會去彰化
他媽的三餐加消夜及下午茶 都一定要吃控肉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