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兩年前跟阿達借來的 因為最近已經不能進圖書館挖寶
所以就開始回自己的書櫃中翻書出來看
這本書是在2004年出版的 探討的是當時「平價奢華」的消費現象
書裡面提到 過去的舊奢侈品大都用以宣示身分地位因此經常採用限量的生產以及尊貴的形象加以打造
價量成反比 也營造出疏離以及排他的氛圍
但由於前幾年的消費者的特性及結構開始轉變
許多空巢族或單身上班族等群體因自身收入相當固定且有餘裕因此這些額外的消費能力便引發了他們購買優質品的動機
而這些動機的探討便是本書的重點 總共分為四類情感層面
- 照顧自己
對自己好一點 - 你儂我儂
與我們認為重要的人建立 維護並深化關係 - 探索
吸取經驗 挑戰新極限 - 個人風格
表達個人品味 凸顯自己與眾不同
這些產品之所以為何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並未更深入的提到如何應用這些情感層面的確切作法
因此念起來其實有種入木未見三分的感覺
不過這本書所提到的概念 倒與之前的《品牌行銷法則》有些許呼應
品牌行銷法則最著重的 便是品牌個性與消費者情感之間的認同但其中提所到的個性內涵 其實是總括一切性質的面向
意欲企業能自行去尋找本身目標客群的屬性
但顧客向來難以捉摸 要如何去掌握他們隨時間而變化的消費趨勢?
或許這本書的內容 便可做為消費者之間情感個性上的一種參考方向
在了解目標顧客群的個性設定後 透過此種情感層面的連結
才能為自身的產品與服務 做出切合個性認同及消費趨勢的設計
這本書算是一本消費趨勢書 其實在這種類別下算是本老書了
四五年前看或許有其價值 但現在經濟全球都在蕭條大部分的人都開始勒緊褲帶過生活
因此書中所設定的一些時代背景及條件已不全然適用
真的對平價奢華的概念有興趣的話再看吧
不然趨勢書籍坊間到處都是 其實不用在特地再看這本書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