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落格上的觀察報告集錦
裡面有許多網路上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經過勉強的分門別類之後
在書中區隔為五個主題
- 最紅的人
- 最紅的想法
- 最紅的做法
- 最紅的東西
- 最紅的話題
而且有許多網站 因為沒有實際去使用過
因此光看書其實會缺少一種感同身受的經驗
但是從書中各種網站的營運模式 其實不難看出一些共通的特質
最明顯的 就是過去幾年來Web 2.0風潮中
一再被提及的重要因子 「人」在書中許多的網站的營運模式中
都擺脫了過去由「經營者創造內容」的模式
開始轉變為「使用者創造內容」
站方所提供的只是一座平台 以及許多給使用者應用的功能
透過使用者資訊的集結與分享 吸引更多相同需求或興趣的非使用者
而站方則是根據網站本身的定位 進行廣告代理或是會員制的收費模式
書裡有提到兩個關於網站設計及改良上
相當實用且簡單的概念一個是「DMU」 另一個是「DUM」
「DMU」是「Directly Motivated User(直接需求的使用者)」
這部分必須考量到 網站本身所設定的使用者區隔及定位
當網站所要走的市場方向確定時 根據使用者的特性而設計的內容
便可較一般性的網站 讓特定的使用者更快想到「馬上開始用」
就像色狼進到純成人論壇 一定馬上註冊是一樣的道理
另外「DUM」則是「Demystified User Motion(不迷惑人的使用流程)」
一旦網站能讓一長串的程序盡量簡單化
便能讓一些並不是很有需求的人 也能因為很簡單的就能認識網站
而起了試用看看的動機
而在「人」的演變上 順著潮流觀之也看出了三階段的趨勢
網路界先前的兩大群眾元素主要是「Friend」和「Group」「Friend」就是所謂的好友串連 透過公開網站上的好友名單
看到好友的好友的好友的……進而得到更多樣的互動與連結
而「Group」歷史比「Friend」更還來的更長
指的是同興趣的一群人一起在分類的線上群組
以文字及圖片等方式作分享及回應
最後的概念便是集兩者而成的「Team」
已經有網站開始進行這樣的平台建置
讓擁有共同興趣(Group)且能彼此聯繫的一群人(Friend)
組隊一起做上一件事 共享一個檔案 參與一個活動
這樣的新概念 會比過去的「Friend」或「Group」
都來的更有行動力以及親密性 而更能提高使用者在網站上的人流量
說老實話 這本書我看得比較沒感覺
裡面的新奇花樣雖然多 但是許多技術我都沒接觸過因此讀起來始終抓不太到許多篇文章所想要表達的內涵
只能說網路的世界博大精深 還有太多我根本不懂的東西
如果對於網路趨勢有重度偏執的人可以看看這本書
說不定可以找到一些新點子也不一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