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趁著颱風天的空檔 本來只是想去書局逛逛看有沒有新書
逛到一半不經意的讓我看到這本我一直滿想看的書
一開始只是想說翻翻就好 結果不知不覺就把他看完了
這本書的內容很單純 就是談所謂的「視野」
從面對自我的視野 面對人生的視野
以至於面對企業 面對社會 甚至是面對國家的視野
嚴總都以個人多年來的歷練及見聞做出詮釋
提供讀者一個面對未來挑戰的方向
書裡面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 是他在講「創意」的部份
裡面提到一個「75公分差距」的案例
講的是圓山大飯店其中一間老舊餐飲設施在改裝時面對到的困難
那時請了諸多設計師 但規劃的各種方案皆騷不到癢處
最後反而是嚴總自己一時興起 站上75公分高的桌子
反而找到了最佳解決方案-「將地板提高75公分」
他試圖用這個方式告訴我們 許多事情需要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換個方向 換個位置 視野會完全改觀
說來慚愧 當初進高餐的時候
我還一度認為這間學校的學生格局不夠大
兩年下來 我努力不要讓自己的眼界也同樣矮化
一直到前幾天 我還始終認為我的奮勇抵抗算是成功的
看完這本書 才發覺自己的視野跟書上的觀點比起來還是井底之蛙啊
很多事情的思考常常過度聚焦 顧及的層面也不夠廣
反而忽略了許多盤根錯節的關聯性(可能也和太過自我的個性有關吧…)
這可能是我就算逆著個性也要去想辦法修掉的毛病了
每次看嚴長壽的書 都有種被說教一番的感覺
心裡總是知道其實他書裡說的 真的是對每個年輕人都有百利無一害
而且他始終抱著一種既期許又憂心的語氣 想透過文字來告訴讀者該怎麼做
有時候看著他所努力強調的事情 自己卻好像沒做到多少
都會不知不覺的汗顏 但是很多事情還是要看個性啊
叫我變成書裡面那種皇室管家型的細心機器人 還是很嚴苛的挑戰啊!
這種感覺就像送舊宴上 聽到吳碔中老師諄諄訓誡的那句話一樣
逛到一半不經意的讓我看到這本我一直滿想看的書
一開始只是想說翻翻就好 結果不知不覺就把他看完了
這本書的內容很單純 就是談所謂的「視野」
從面對自我的視野 面對人生的視野
以至於面對企業 面對社會 甚至是面對國家的視野
嚴總都以個人多年來的歷練及見聞做出詮釋
提供讀者一個面對未來挑戰的方向
書裡面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 是他在講「創意」的部份
裡面提到一個「75公分差距」的案例
講的是圓山大飯店其中一間老舊餐飲設施在改裝時面對到的困難
那時請了諸多設計師 但規劃的各種方案皆騷不到癢處
最後反而是嚴總自己一時興起 站上75公分高的桌子
反而找到了最佳解決方案-「將地板提高75公分」
他試圖用這個方式告訴我們 許多事情需要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換個方向 換個位置 視野會完全改觀
說來慚愧 當初進高餐的時候
我還一度認為這間學校的學生格局不夠大
兩年下來 我努力不要讓自己的眼界也同樣矮化
一直到前幾天 我還始終認為我的奮勇抵抗算是成功的
看完這本書 才發覺自己的視野跟書上的觀點比起來還是井底之蛙啊
很多事情的思考常常過度聚焦 顧及的層面也不夠廣
反而忽略了許多盤根錯節的關聯性(可能也和太過自我的個性有關吧…)
這可能是我就算逆著個性也要去想辦法修掉的毛病了
每次看嚴長壽的書 都有種被說教一番的感覺
心裡總是知道其實他書裡說的 真的是對每個年輕人都有百利無一害
而且他始終抱著一種既期許又憂心的語氣 想透過文字來告訴讀者該怎麼做
有時候看著他所努力強調的事情 自己卻好像沒做到多少
都會不知不覺的汗顏 但是很多事情還是要看個性啊
叫我變成書裡面那種皇室管家型的細心機器人 還是很嚴苛的挑戰啊!
這種感覺就像送舊宴上 聽到吳碔中老師諄諄訓誡的那句話一樣
『孟正!』這本書其實沒講什麼大理論 也沒有什麼複雜深奧的內容
「(嗄?)」
『Be a good gentleman~』
「…………=△=|||」
看完這本書並不會得到什麼新奇前衛的資訊
更不會讓人增加一甲子功力 每個人都變嚴長壽
但是它可以重新幫你調整一點點你看著每件事情的目光
能夠用更高更遠 甚至更多元周詳的角度去看待每件事情
我想這才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更不會讓人增加一甲子功力 每個人都變嚴長壽
但是它可以重新幫你調整一點點你看著每件事情的目光
能夠用更高更遠 甚至更多元周詳的角度去看待每件事情
我想這才是這本書的價值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