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0年3月12日 星期五

經濟發展理論

More about 經濟發展理論 (新版)
對於這本書 我只有一個字可以形容

「硬!」

這本書可以說是西方經濟學界
第一本用「創新」的理論 來闡述資本主義發展的專著
書裡面主要是用靜態的方法 
將經濟生活假定為存在一種所謂「循環流轉」的「均衡」狀態
這時不存在「企業家」和「創新」 也沒有變動及發展
企業總收入等於其總支出 生產管理者所得到的只是「管理工資」
因此不產生利潤 也不存在資本和利息
生產過程只是週而復始的循環往返

而「創新理論」的本質 便是加入「動態」和「發展」的觀點
書中對「創新」的定義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
亦即把一種全新的生產要素和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
但「新組合」的出現會打壞原有的均衡
並使整個社會經濟循環重新調整 趨往新的均衡
這種現象便是創新領域裡時常聽見的「創造性破壞」
「企業家」在此時的工作 便是將「創新」加以實現
並引進「新組合」至固有的經濟體系中
因此「經濟發展」這個名詞簡而言之
可說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 在不斷地實現「新組合」後
所帶來的實際成長 而作者對於實現「創新」的型式
提出了下面的五種情況:
  1. 引進新產品
  2. 引用新技術(即新的生產方法)
  3. 開闢新市場
  4. 控制原材料的新供應來源
  5. 實現企業的新組織
但不管是任何一種形式
企業家都需要「資本」在實現創新時加以運用
這時的資本並不是具體商品的總和
而是可供企業家隨時提用的支付手段

它的作用在於「把生產指往新方向」
或是「把各項生產要素和資源引向新用途」
所使用的一種「槓桿」和「控制辦法」
亦即企業家和商品世界之間的「媒介」
為企業家進行「創新]而提供必要的條件

而在創新之後 便會有「企業家利潤」及「利息」的產生
但必須在實現了「創新」的「發展」情況下
企業家才真正存在 也才會產生利潤以及有資本和利息
這時企業總收入會因為創新的效益而暫時超過總支出
這種「剩餘」就是「企業家利潤」
可當作是企業家實現了「創新」後應得的合理報酬
而這種剩餘會在競爭者陸續加入後逐漸消弭

而在書的最後 「創新理論」被用於分析經濟周期的形成和特點
由於「創新」的出現並不是像人們所預料的那樣
連續均勻地分佈在時間序列之上 而是時斷時續或時高時低的
有時「群聚」(in groups or swarms)有時卻稀疏
因此產生了所謂的「 經濟周期」 且在資本主義的歷史發展過程中
「創新」的多樣性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產生許多大小及久暫之分
周期的升降起伏波動便是由此而來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書看這麼辛苦了
除了內容幾乎是全學術理論的表述 缺乏實例輔助理解外
其中的翻譯也因為原文的文字本就艱澀 加上翻譯是對岸的人
且書裡的內容也不是一般的入門等級
所以整本書閱讀起來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中間一大段在談利息的部分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書」)
幾乎每個章節都花上我平時閱讀時間的三到四倍
就算現在看完後 還是有不少許多一知半解的感覺
這本書還是留給經濟魔人去看吧
把它當成一般商業書刊 算是我最大的失誤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