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神思陌路

More about 神思陌路
買這本書最大的失策 應該是在我自己身上了
當初在看許多創意相關的書籍時
都有發現這本書在最後的推薦延伸閱讀之列
因此這次在選擇帶回軍中的讀物時
我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這本看似很有深度的書
結果才發覺它的深度太深了 太多抽象的概念
幾乎讓我搆不著邊……0rz
不過就算是我膚淺的藝術感觸
還是感受得出這本書所傳達的一些思緒及理念

作為書名的「神思陌路」 其實是種追尋的模型
「神思(being)」意指在既有物之間的距離與聯結
「陌路(unbeing)」則是相對於前者所能想像理解之外的一切
因此這兩者的結合 便含括了所有發展的根源及可能
這種概念其實在過去許多中西方的創意理論中都有類似的提及
說的白話一些 便是將原本並不相關連的兩件事物
進行聯想及結合 以發掘更多的可能性
看來創意發想不論在何處 進行的模式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書中較為具體的表現 該就是作者在服裝設計中
所找到處於人與服裝之間所蘊含的靈魂
如果說中國的文字 強調的是文字揮灑勾勒間的線條之美
那麼服裝或許就是透過簡單而質感各易的衣服布料
來表達一個男人的氣 或是一個女人的媚
透過書裡的文字描述以及至照片佐證才會發覺
原來衣服 可以為一個無聲的人代言
而再配合周遭的景物及色調加以調節後
更可以為一個原本無感的環境 表徵出該有的氣勢
其中的形神格意 非有作者那一路搜尋而來的脈絡而不可得
那是種經過一番跌撞闖蕩 卻又重新沉澱反思得來的領悟

而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 該是作者在失根的文化上所作的追尋
過去當許多人都沉迷於西方文化的風華並競相模仿
卻未有發覺同樣的文化 在原創者手中可以被賦予靈魂
但在自己的不完整複製品上 所傳達出的是失了根的表象
就算日本有許多的文化是沿襲自大唐的風俗
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們在學習的同時 也不忘正視其傳統
故在新舊文化的衝撞融合之下
能夠演化出至今發揚光大的大和文化

這引起我重新思考一個困擾許久的問題
也是目前台灣的文化界似乎仍然無解的問題
究竟台灣的遠古落於何方?現代又為何物?
若要以先民開墾之後所擁有的文化為主體的話
那其實我們文化的根是在對岸的中國
只是傳統的中國文化 卻不能取代先民這幾十年來
在台灣篳路藍縷所開創的歷程
若以書中的觀點出發 較為適當的做法
該是由這幾十年來所深植人心的刻苦精神
融合過去在中國文化所長留的根
將目前所停滯的「多元並存」狀態精煉至更高的層次
但近幾年來台灣的政治風氣始終是用強硬的手段
將過去的歷史源頭加以切割 卻又無法為自己找到更明確的定位
或許這是台灣的文化 始終有種懸空的尷尬感的主因之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