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數位資本


這本書現在才買其實有點可惜 畢竟已經是2003年出的老書了
那時我才剛上大學吧 而電子商務那時也正方興未艾
如果當下有看到這本書 我想取道的收穫跟思考的刺激
絕對是比現在的經驗來的多很多

作者在書中將電子商務的商業網 大略區分為五種型態
目前最常見的一種是「市集」 主要是透過提供交易平台
媒合擁有眾多需求的市場參與者
這種型態的網絡優勢在於透過大量供需的平衡
使價格得以藉「動態化」而達到市場預期的價值
至今以「eBay」等拍賣網站為主流

另外「聚集」型態也是歷久不衰的一類
此種商業模式主要是扮演生產與消費的中介
將產品預先進行挑選及市場分割 並設定價格及交易流程後
使顧客在決定消費時得以獲得更多價值
(如搜尋成本的減少或訊息質量的提升等)
「Amazon.com」便是以此種模式起家而經營至今

而「價值鏈」大都出現在B2B的市場裡 且以大型企業居多
著重的是透過數位科技的精進 並以顧客觀點出發
進行供應鏈系統的整合 繼而改良及創新
強調整合性產品或服務的設計與遞交
最著名是當初在虛擬網絡中 以銷售客製化電腦發跡的「Dell」
許多汽車大廠也陸續以此種型態進行生產及服務的優化

「配銷網路」與前面幾種型態略有不同
在其中的產業大都是提供活化經濟的功能
主要是透過商品或服務的配銷機制設計最適化
來取得更高的價值 此類型態的特點在於網路內的消費者愈多
則網路所擁有的價值便愈高 感覺相當類似點對點的分享軟體概念

比較讓我佩服的是 作者在當年提出的「聯盟」模式
已經明顯點出了如今Web 2.0的部分經濟現象
模式的精髓在於虛擬社群成員所提供的分享及貢獻
延伸至今便是Web 2.0行為中的「維基(Wiki)」概念
當年最為典型的案例是「Linux」的自主成長
如今則是以「維基百科(Wikipedia)」為此類價值創造的典範

書末有對電子商務的新時代 提出人力資源管理及行銷的新概念
若以當年的商業環境來講 絕對是相當新穎的思維
只是現在回頭看 已覺得落了俗套
只能說這本書來得不是時候 閱讀過程中一直有「雞肋」的感覺
到現在還是覺得滿懊惱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