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網路行為的關鍵報告


這本書滿有趣的 不過真的就如書名所寫的
內容比較偏像「報告」的性質
裡面的數據大多是根據作者本身服務的網路情報公司
主要是利用使用者在搜尋引擎上所作的瀏覽行為
來判斷現在人們在各種需求上的傾向及改變

比較有意思的 是在「社群網站」及「成人(色情)網站」的關連上
過去有許多人會把這兩種網站湊在一起 純粹是因為發音的相近
但經過作者的數據分析後 還真的發現這兩種網站
是有存在著實際的消長關係的 在作者過去蒐集的資料中
第一次發現這種現象的時候 是在2006年的夏天
那時MySpace的網站掛點 造成許多社群網路成癮的用戶無處可去
在當時流量突然上升的網站有兩種:「成人網站」及「線上約會網站」
而在之後 作者針對「性(Sex)」這個關鍵詞進行分析
發現在2005年的資料中顯示 搜尋有關「性」的資訊
不是導引到有關「性教育」的網站 就是一些與「性」直接相關的網站
但在2007年社群網站開始興起 同樣的搜尋行為
流量卻反而會被引導至以MySpace等互動性較高的社群網站上
另外像是Friendster上線之後 許多線上約會網站得流量也開始下滑
這顯示了目前新一代的社群網站
的確已經取代了過去在成人網站及線上約會網站上的消費型態
至於原因是為何 作者提出了一個受訪者的言論當參考
乍聽之下 還真有幾分道理
「當Fcebook讓你有機會和活生生的人約會時,誰還需要色情網站啊?」
另外有一個意料之外的行為 也是透過關鍵詞的搜尋量發現的
在美國的校園文化中 「畢業舞會」是許多女生心目中一等一的大事
也因此這個產業也都相當習慣在每年的3~5月開始強力宣傳
希望能配合接近舞會前的銷售旺季 衝出亮麗的業績
但在作者的資料中卻顯示 關鍵詞「畢業舞會服裝」的搜尋量
在每年的一月及四月中最為集中 令人好奇的地方在於
為什麼會有跳Tone的一月份呢?

經過使用者的族群及瀏覽行為分析後
作者發現原來一月份的搜尋量 是來自於相當重視「畢業舞會」的族群
因此透過「畢業舞會服裝」的搜尋後流量
大都流入時尚及服裝設計網站 也因她們對這項活動是如此之重視
所以對服裝的調查行為 比起任何市場業者的預測都來的早
而在四月中之後的搜尋行為 比起一月時大相逕庭的是
關鍵詞產生的流量 大都流入至所謂的「百貨店網站」中
經過分析後發現 原來此時對畢業舞會服裝產生需求的族群
大都只是把它當成一個普通不過的派對 因此對服裝的需求不高
只需要能在百貨店買到的一般款式便可應付
因此她們的需求才會一直到四月中  等同於舞會舉辦的前夕
才開始打點需要的一切

這本書最大的意義在於 點出了人們因為網路的普及
而在行為上無意識的產生更多的可預測性
網路上的搜尋行為對許多人來說 或許只是對資訊需求的反射動作
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透過蒐集並歸納許多看似單純的「瀏覽行為」
作者發現了許多未必連你我都不曾察覺的習性變化
有點可怕 但也很有趣!不是嗎?
網路之所以有時讓人畏懼 有時卻令人著迷
或許就是因為擁有這種可以發掘出無限可能的特性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