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不是個很常旅行的人 或者可以說
我是個很不常旅行的人 可能因為這樣
我一直還滿喜歡看一些個人風格強烈的旅行文學的
而這本書也是在這種需求下買的 只是後來深看才發覺
書的內容並不是在講旅人的所見所聞
反而很奇特的 是在描述以旅人的身分看待其他旅人時
那份旁觀而得的景象 以及對自己同樣是旅人身份的反思
裡面有不少章節 感覺有點像文學版的《觀光客的凝視》
探討了許多旅人在面對自己的目的地時的心境
而很多時候 那都是充滿偏見而虛浮的
只是講這個有點太嚴肅了 而且我也沒有真正的感受過
不過倒是有篇<陌生的鄉愁> 讓我看了滿有感覺的……
生活習慣的難以消除,比廚房的頑垢更令人頭疼。……你並不會因為一個新的城市,就過起新的生活。
這跟自己上台北後 所體會到的一些情感
有很剛好的產生了一些共鳴 因為當初為了工作而上台北時
其實心裡是很排斥的 就像當初在花蓮唸完四年的書
準備回高雄的感覺一樣 總覺得看不到自己喜歡的天空
也要離開自己所深愛的生活 怎樣講都只有悶而以
但是現在已經上來台北將近一年了 我反而在這裡生活的越來越自在
就像作者所描述的心情一樣 逛書店的興趣 喜歡一人獨自出門的清靜
還有喜歡到處看些有的沒有的嗜好 到台北來都找到了替代
而且台北是個資源太豐沛的城市 雖然有時人潮顯得壅擠而雜
但是在這個城市 我的許多生活習性反而有了更好的著落
離開舊城市時的大驚小怪,流得不能再多的傷感淚水,想像中應該發生的心痛,都沒有按照時間表進行。你只是住了下來。如一頭冬遷的動物,很快在異地找到適合自己的洞穴,執拾了些食物,便窩著等待春天的來臨。你生活得很好,竟沒有一點不習慣的寂寞。
或許就是這樣吧 從城市的誕生 到交通的發展
一直至通訊方式的進步 都不斷的消抹人類與土地的絕對依存關係
所以每到一個城市 人們所追尋的 已經不再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或景物
因為那太容易就重新獲得 也不再是遙不可及
真正讓旅人揪心的 反而是自己所熟悉的 是否能夠快速複製
進而讓自己早日感到安定 用習慣的方式步上新的軌道
真要說的話 或許現在的旅人 鄉愁已經不再來自於故鄉
而是來自於自己 那顆追求變化 卻又渴求穩定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