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改變不了上天發給我們的牌,只能決定怎麼打這手牌。」Randy Pausch是卡內基美隆大學的教授
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
隔年8月(2007年) 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
可能只剩下三到六個月生命
但在9月時 他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說
這場演說讓現場400個人笑聲不斷 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
演講後來網路大量流傳 其中的啟發性在全球各地廣獲迴響
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Jeffrey Zaslow採訪了Randy Pausch達53次
最後寫成了這本《最後的演講》
這本書是在看過《新的世界沒有神》之後的延伸閱讀
Randy教授在這場演講裡 絲毫未把重點放在他的病痛上
而是全力傳達一個主題-「如何實現兒時夢想?」
書裡面記載了他一生中所抱持的許多價值觀以及大小遭遇
沒有太多的講道內容 但是透過書裡面許多故事的描述
可以徹底了解 這個教授是如何利用他的樂觀和無懼
成功的讓自己一生無悔
要說裡面最激勵人的說辭 還是之前在《新的世界沒有神》中
提過的那段話
「磚牆的存在只有一個理由,就是讓我們證明自己有多想要越過這道磚牆,取得磚牆背後之物。因此,請記住:阻擋你的障礙必有其原因。這道牆並不是為了阻止我們,這道牆讓我們有機會展現自己有多想達到這目標。這道牆存在的目的,是為了阻止部分不夠堅定的人,它們是為了阻擋那些欠缺足夠熱忱的人而存在。易言之,阻止我們前進的磚牆,不會無緣無故擋在我們面前。這面磚牆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把我們排除在外,而是要讓我們有機會證明自己多麼想要一件東西。」其實這段話對我來說影響最大的 反而不是出國的決定了
(因為我一直還滿堅定的)
而是讓我定下心來 決定無論如何都要試著抓住跟女孩之間的感情
畢竟女孩都已並表態願意試試看了
如果這時候還搬出一堆現實而堂皇的理由 自行決定不要繼續下去
那對我來說並不是成熟理智 而只是畏懼困難罷了
(跟那些嘴巴說的好聽卻始終擺爛的人又有什麼兩樣?)
只要有足夠的渴望 就可以想出辦法來的
(只是效度不知道多高就是了…)
書裡面還有提到 由於Randy Pausch受恩師Andy van Dam影響深遠
因此在任教之後常會思考 如何能夠同樣幫助別人達成夢想
看到這邊也會想起之前跟別人討論過的
如果哪天我有了家庭又生了小孩 我要怎麼教育他?
當自己在填鴨式的教育中好不容易掙脫而出
開始找到自己想要的一片天空時
我要怎樣在以後幫助我的小孩 早點找到自己的路
而不再是像他老爸一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二十幾個年頭?
在演講的最後 Randy才坦承這次的內容
其實有兩項隱藏在表面之下的意義
「今天的重點不在於你要怎麼實現你的夢想,而是在於怎麼過你的人生。你如果以正確的方式度過人生,上天自然會眷顧你,夢想會自己實現。」
「這場演講的對象不只是我的聽眾,而是我的子女。」當看到最後一句話的時候 其實有些讓人鼻酸
你會很深刻的感受到 這個同時身為教授及父親的絕症患者
是如何努力的想要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內
留下他認為最重要的價值 給接下來的後輩
更利用這僅有的機會 告訴他的孩子
身為他們的父親 所應該而盡可能教給他們的的一切
並讓他們在長大之後 仍然可以透過這最後一席話
知道自己的父親 曾經是怎樣的一個人
怎樣地活過他的一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