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用什麼樣的心情去描述這本書?」
這是我看完的第一個感覺
當初看到書名 原本以為只是在講述海外志工見聞經歷而已
我必須很慚愧地說 我在一開始對泰緬邊境的好奇心
是大過志工本身工作內容紀實的
也因此當我真正看到 理解到這本書想傳達的意象時
一時之間我不知道如何負荷 那種沉重的現實
那是一個 跟我們從小到大想像中完全不同的國度
在泰緬邊境難民營裡生活的人 都想要回家
真的 他們只是想要回家 這個看起來再單純不過的想法而已
但實際上 長年的戰亂讓這些難民的故鄉已人事全非
家園泰半都被破壞殆盡 就算回了家
很多人可能又發楞了:「是要回到哪兒呢?」
作者在其中一篇記事中
描述了一段難民營小孩的故事
「不難想像也著實令人感到難過的是,營內所有孩子即便透過書本認真學習而認識了世界,卻完全沒有接觸真實世界的機會。對他們而言,世界僅是一個幾平方公里大的營區,多少年來,書本裡描繪的景象始終是遙不可及的想像罷了。」看完這段話的時候 我只想挖個洞把自己埋起來
對於一個在台灣安穩生活 物質生活優渥的我來說
實在太難以接受這樣的無奈
再想到自己曾經放肆地揮霍過 自己本該珍惜的時光及事物
要我面對這本書裡的世界 情何以堪?
我甚至還能談夢想 還能思考自己想做什麼或該做什麼
還有得嫌這樣的生活有點累 是不是可以輕鬆一點?
對泰緬邊境的難民來說 這些所謂的煩惱
根本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侈
而我們卻僅因為此便時常感到挫折或與失落
從小到大都一直聽大人說要「惜福」或是「知足」
小時候不懂事 年少輕狂聽不進去也就算了
一直到這幾年開始努力 開始為自己人生負責時
我曾經覺得自己應該是開始懂得「惜福」了
看完這本書以後 才無地自容的發現
自己所揮霍的仍然遠勝著試圖把握的一切
人總是種不知足的動物
擁有的東西多了 就忘記一開始的感動
追求的東西大了 就遺落一開始的初衷
這本書的目的 不是要看完的人都去當海外志工
但至少回頭看看自己 我們有沒有因為所擁有的一切
而更靠近自己想要成為的那個人?
還是仍然幼稚的認為 自己無力分辨或挖掘
這麼多可能存在於自己身邊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