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和俐欣的第一本交換書 是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的書籍類型
本來還對自己有沒有辦法體會這本書的問題感到擔心
開始看後才發覺是杞人憂天 因為這本書中所刻劃出的情感
比我想像中的還深刻而烙印人心

《敲門》這一篇對當過兵的人來說 應該都會有很深的共鳴
離島的交通不便 腦袋有洞的隊上長官 不合理的要求
無法順利休假重獲自由的煩躁 怎樣都接不通的電話
甚至是對遠在天邊病重親人的牽掛
作者就像是玩疊疊樂一樣 將這些壓力透過時間的行進
一層又一層的加諸到一個占下士缺的小兵身上
深沉且苦悶的壓力就這樣因不斷堆疊而擠壓扭曲
但卻始終找不到出口 看到一半其實很想大叫
試圖代替這個占下士缺的小兵 釋放出內心無法宣洩的垃圾

另外《暘城》這篇故事 敘述一個男孩不斷地失去他內心的依靠
小時候玩在一起的大哥哥 現在只會在放學路上欺負他
第一名的獎狀被扔到水溝裏溼掉 回到家想對媽媽哭訴
但整身溼答答的模樣反而招來一頓打 連辯駁的話都來不及說
拜把子的兄弟 只因為媽媽的一句片面之詞
就從此跟他斷絕往來 一切他原本以為的世界 就這樣不斷崩解
最後帶著僅存的零錢逃家去台北找姊姊
但買好票後卻又一直擠不上車 最後的浮木是如此遙遠 
故事到這裡幾乎讓人絕望 男孩憧憬的生活是洋溢著甜蜜溫暖
然而現實生活裏卻一樣樣與他的夢想背道 
看著他只能靠著閱讀作文所帶來的虛幻憧憬支撐自己
甚至在姐姐回來後仍無法述說的悲哀
那份自欺欺人的哀傷 老實說讓我不是很想再看一次

《藍色項圈》跟《友達》兩篇各自獨立卻又互相補足
描寫的是在升學壓力下的死灰慘白的青春
我只覺得裡面的人根本全是神經病
念書的念成神經病 教書的也教成神經病
我痛恨升學主義帶來的人性扭曲 
也鄙視服從升學主義而無所不用其極的盲從者
故事到最後我只想拿把機關槍把裡面的人全殺了
我幾乎是用握緊拳頭的力道拿著書看完的

作者透過這本書 用略為誇張或玄幻的方式 描述人生現實的一面
閱讀的時候時常會覺得沉重且不堪 讓內心被壓得喘不過氣
我不知道為何作者要加諸如此多的壓力在書中的角色身上
老實說在閱讀每篇故事的過程中 我都會期待角色能遇到好的轉折
只是如果真如我所希望 將這些付諸於世的事實修得稍淡稍細或稍少
可能就少了那一股在強烈壓迫下的情感 所散發出來的韻味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