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bii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站上台灣頭

上次雖然意外去基隆玩了一趟 但因為不是原定的行程
時間又被其他約會卡住 在沒有玩得很盡興的情況下
心裡一直有再去一趟的想法 結果今天本來要去水金九的計劃
因為大洋突然的離職 加上自己起床的有點晚
所以想說擇日不如撞日 就直接改往基隆再出發了!

試過幾次這種完全不經規劃 只靠想到就衝過去的走法後
我開始意識到就算途中碰上什麼意外 也完全不用意外
今天到達基隆港後 看了一下導遊地圖決定往白米甕砲台走一遭 
本來以為公車站牌好找 好死不死往白米甕砲台的公車站牌移了位置
跟 Google 地圖的顯示完全不同 搞得我光找公車站牌就用掉快半小時
找到後再等公車出現又過了快 20 分鐘 整個找車的過程將近快 1 小時
而且範圍僅僅在基隆港前的三個街口 怎麼想都覺得白痴……

終於上車了……

如果說上次往海門天險的路上 看到的是基隆的漁村遺味
那這次前進白米甕砲台途中所看到的
或許可以說是基隆早期身為航運樞紐的氣勢吧
從搖晃的公車中向外望 會看到許多港口碼頭的標誌
像是成堆的貨櫃以及專司搬運的巨型機械 都在一路上隨處可見

貨櫃要小心輕放啊~

到了終點站下車張望了一下 才想起海門天險既然立在山上
那白米甕砲台哪可能設在隨處可見的平地?
果不其然 找到的入口確實需要爬山
我只能再度氣喘吁吁的慢慢往上爬
爬到頂的時候已經被曬到有點頭昏腦脹了……

不過辛苦是值得的 白米甕砲台是個視野爆炸好的地方
站在崖邊可以毫無阻礙的看到整個東海
如果有毅力爬完好漢坡登上最高的觀測台 甚至能遠眺到基隆嶼
能夠在花蓮及東港之外的地方 看到這樣完整而壯闊的海景
意外的喜悅就像一塊敲門磚 在視野打開的同時
心裡的燥悶也像洩洪般在一瞬間一掃而空

這好漢坡斜得超好漢~
中間那一顆小島就是基隆嶼
緊鄰砲台的協和火力發電廠

白米甕砲台雖然面積不大 但格局相當特殊
因為砲台設置位於狹長的山丘上 所以指揮所與觀測台再加上砲台
在配置上是呈一字橫列排開的 指揮所位於最左側
觀測台在最右側小丘高處 中間設置 4 座砲台
可惜的是砲台已拆除 現在只剩下空蕩的砲盤區
當年的指揮所也徒留石壁泥牆 隱沒在草皮樹叢中
曾試圖在腦海中想像 過去那段抗侵抵略的年代
只是畫面始終無可避免的模糊
遺址最後能留下的 大多只剩歷史的感慨

當年的砲口是否就是從這角度望向天際?
觀測台的三腳支架
隱匿的指揮所

看完砲台後 回程途中有在仙洞巖下車晃晃
其實這一站沒什麼 就是一個拜拜的地方然後有個大佛而已
不過旁邊有個佛手洞 是基隆當地眾多的天然海蝕洞之一
聽說以前棲息著不少蝙蝠 只是這次完全沒看見
洞窟最深處的石壁上方 被天然風化形成像是人五指的節理
乍看之下真的挺像個手印 「佛手」之名因此而來

我一度懷疑地上濕濕的是不是蝙蝠屎?
看到這個的第一反應是如來神掌!

隨便亂逛好一陣後 太陽終於差不多下山
經過一小段的迷路與斷糧斷水 找到了公車站牌搭上車
晃悠晃悠的來到上次沒時間造訪的廟口夜市

廟口所在的「廟」就是這間「奠濟宮」

廟口夜市具備了每個夜市都擁有的熱鬧擁擠
但在此之外 我覺得廟口夜市給我最特別的感覺
應該是一種不嘩眾取寵的「在地感」
實際走訪一遍 可以看出整個夜市賣的東西其實種類不多
大都專注在特定幾種歷史悠久的料理或是在地可得的食材
像是油飯與螃蟹羹就同時有將近十家在賣
而廟的正前方則是鼎邊銼的大本營 每一間都說自己歷史悠久又好吃
第一次來無從判斷起 也只能找間順眼的坐下就是

這個阿嬸幾乎把每個人都拉進去吃鼎邊銼……

因為笨嘴寫不出好食記 餓昏頭的情況下也沒想到要拍照
所以我也只能說自己吃得算是不少 也吃得挺開心
加上沒看到什麼「泰式月亮蝦餅」或「德國豬腳」這種從天而降
跟地方風俗完全格格不入的鬼東西
因此廟口夜市擠歸擠 但逛起來卻是讓我覺得頗有味道的一個夜市
在一陣餓死鬼般的飽食後 自己也終於捨得坐上客運
一邊隨著車體搖晃 一邊想著明天要上班了啊啊啊啊啊的踏上歸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