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在等火車的時候 坐在金石堂花了兩個小時看完的
它其實不太像行銷書籍 因為裡面沒有一個很整體的概念不過其中是以故事的方式 說明一些販賣商品時的技巧
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三規格法則」
一般去電影院或速食店東西一定會有類似「小>中>大」這三種規格
其實這種設計的用意 是要讓大部分的人
都去買中間的產品 為什麼?
因為當產品只有一種時 消費者會希望討價還價
將產品修改至符合自己想要的程度
一旦沒有改進的空間 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不買
而若只有兩種規格 消費者反而會選擇小者居多
因在不確定的情況下 一般人都會採保守政策規避風險
但是如果有三種規格呢?
消費者大部份會選擇中間的方案
因為他不似小規格的過於不足 有不會有大規格的高風險
所以其實看到最大的規格產品時 那個通常並不是拿來賣的
只是讓人對在其之下的產品安心
另外比較常見的就是「排隊心理」
看起來越多人的店就應該越好吃還有「美食主義 vs 速食文化」
你的產品或是店面可以選擇廣而淺 要不就是精而深
就像是風味餐廳與麥當勞的風別
若要結合兩種特性 後果可能只會是破產
它其實沒有什麼好講的 裡面很多觀念或想法
都感覺零散且不完整 沒事的話翻一翻看一看是可以可是如果想要花前去買下它
我會希望你拿那一百多塊去吃個好的可能會實際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